关于发展阜新皮革产业的思考
今年上半年,我委组织人员到河北辛集、保定留史镇、浙江温州、广东江门和黑龙江大庆肇源皮革工业园区考察皮革产业项目,提出了在我市大力发展皮革产业的构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这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通过机会研究和专家论证,在我市发展皮革产业,前景广阔。
一、发展皮革产业的机遇和优势
我们正适逢皮革产业的转移机遇。中国是世界皮革、制鞋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作为涵盖了从养殖、鞣制到加工上中下游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的皮革产业,具有拉动出口、富民、吸纳就业和产品常青的优势。2007年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制革产量7.2亿平方米,约占世界总量的20%;制鞋产量近100亿双,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皮衣7000多万件;出口创汇385亿美元;规模以上企业有696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834亿元,利税总额35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500多万人,全行业连同配套行业就业人员达1100万人,皮革行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40-50万个;皮革行业产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作为时尚产品走近了千家万户,一个进入百姓家庭的产品是常青的。
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受到环保政策、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等压力,这个产业正在处于由沿海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和调整的过程之中。温州和广东地区实行“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政策,有中国“鞋王”之称的温州奥康集团在重庆璧山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2600亩的“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温州红蜻蜓鞋业集团注资2亿元人民币,在四川铜梁打造西部鞋业基地。我们应该积极抓住这一机遇,吸引沿海地区皮革产业转移项目和资金、技术、人才到阜新落户。
我市发展皮革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原料皮资源优势。阜新是农业大市,是国家畜牧业生产基地。2007年底统计,阜新市猪、牛、羊、兔饲养量已分别达到372万头、29.8万头、156.5万只、52万只,出栏量为255万头、13万头、89万只、37万只。阜新双汇集团年加工生猪150万头,开剥猪皮100万张。另外,以阜新市为中心,在东三省部分地区及蒙东的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兴安盟500公里半径范围内,猪、牛、羊年饲养量分别约为8000万头、2140万头、6900万只,其中年出栏量分别约为4600万头、840万头、3200万只。原料皮资源足以满足我市皮革产业的需要。
(二)产品市场优势。阜新位于沈阳经济区内,在经济区内有沈阳和辽阳佟二堡两个东北最大的皮革交易中心。阜新皮革产业可以依托这两个东北大型皮革交易中心的市场优势,为皮革市场提供皮革原材料和皮革制品。沈阳市皮革交易中心是东北三省最大的皮革交易市场,市场皮革交易企业5000多家?熏每年的交易额高达150亿元。号称全国之最的佟二堡皮装大市场,是东北最大的皮装交易集散地,截至目前,佟二堡地区有皮装加工企业1000余家,年产各类皮装500万件。皮装、裘皮产品不仅销售全国各地,而且还远销到美国、俄罗斯、丹麦、泰国、韩国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40多亿元。
(三)人力资源优势。
阜新市科技力量雄厚。境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有12个院系58个专业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有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全市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16所,共设置96个专业,在校生2.16万人,每年毕业5500人左右。依托院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3000多次,培训人数3万人,可以利用这些院校培养制革专业人才。另外,我市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待业人员,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皮革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区位优势。阜新交通畅达,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辽西蒙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以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相连接的路网。有日臻完善的海、空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