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寻求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不久前,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亲自来到位于台州的浙江飞跃集团考察,勉励董事长邱继宝要继续当好民营企业界的“国宝”,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再次飞跃。这个被誉为“中国缝纫机之王”的民营企业曾创下1000多美元一台的销售纪录,最近却因为资金链危机欠下银行10余亿贷款,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飞跃危机”目前在浙江或许并非一个偶然现象。浙江温州的平阳县水头镇,曾因猪皮革加工生皮产量占到全国的1/4而被称为“中国皮都”,一年创造的产值高达40亿元,而近几个月来,这里的大批企业相继倒闭,不少工厂早已停工。浙江省经贸委统计显示,今年1-5月,浙江全省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有1.07万家,亏损面达19.6%。
在浙江的发展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回落现象是从未有过的。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年均经济增长率13%,生产总值跃居全国第四,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连续18年全国第一,城镇居民收入连续3年全国第一,全国百强县总数居全国首位……一连串的数字让浙江人已经习惯了高速度增长的经济运行状况,而今年,面对生产总值增幅、工业增加值增幅、出口交货值增幅、企业利润增值等等一系列经济指标的大幅回落,一直忙于前进的浙江人终于意识到,在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经济形势催化下,浙江经济中一直存在的隐患已经清晰显露了出来,如果再不进行经济转型升级,浙江的明天将无法再现往日的辉煌。
浙江经济面临的内忧外患
是什么让高速运转了25年的浙江经济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对浙江经济回落原因的判断是:“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化和我省经济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叠加的结果。”
从外部来看,直接引发浙江经济危机的,正是当前国内外扑朔迷离的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能源、原材料价格猛涨、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激增、贸易壁垒和出口退税率下调带来的外贸困境,被形象地称为悬在浙江企业头上的“四把刀子”。而另一根直接系在浙江中小企业头上的绳子,则是信贷紧缩。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不断扩大,而银行的信贷规模却在不断收缩,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今年1-4月份,浙江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增长40.55%,其中利息净支出增长45.18%,亏损面达21.03%,亏损总额70.60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93%。
浙江是一个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省份,而99%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它们为浙江创造了占经济总80%以上的财富。浙企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最大法宝,也是浙江经济快速运行的“命根子”。然而,一直以来只顾埋头赶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浙江企业本身,却存在着诸多严重甚至致命的隐患。而这些隐患,如今正渐渐显露。
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是存在于浙江企业中最深层的缺陷。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必须适应当前的经济基础。而浙江的经济发展早已经过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阶段,现在正处于创新驱动阶段。企业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的缺乏使它们满足于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链低端生产,自发形成的块状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浙江科技投入仅占全国第七位,从业人员素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长期高度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意味着在大量廉价土地、资源、原材料和劳动力通过商品形式出口到了国外的同时,却留下了更多的污染,这严重制约了浙江经济由粗放型向节约型的转变。
政府大力扶持 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如何帮助浙江经济走出瓶颈,成功转型升级,重现辉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浙江目前的产业结构以“轻、小、加”为主,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企业为支柱,而浙江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浙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即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以浙江创造为核心。这就意味着,当前浙江要扭转经济颓势,必须首先抓好两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由浙江制造转为浙江创造;同时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银监局和工行、国开行纷纷向市场发出信号:下半年将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信贷天平有望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东北三省试点国家级再担保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建立“中小企业银行”,考虑把中小企业纳税规模标准从年纳税额30万元提高到约50万元,提高所得税门槛……
浙江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和创新问题。从2008开始的五年内,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安排400亿元信贷资金用于扶持微小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公司的试点在浙江正在进行,并出台了全国首部规范文件。最近浙江省工商局推出了股权出资、出质登记制度,让静态的股本变成为动态的资金,仅此办法,就可以激活上万亿元“沉睡”的股金。温州市委、市政府把2008年列为“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企业服务年,市县镇三级领导分片要跑遍全市6400多家上规模企业……
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低成本拓展市场的有效方式引起全球关注。浙江省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前不久在杭州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会城市网络文明协会,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近日,浙江省政府又决定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宏观调控,重点支持高校信息学科教育。从2007年开始,浙江省已经有计划的增加科技支出,浙江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1.52%,比五年前增长一倍多,今后五年,这一比例将要达到2%。
企业积极自救 加快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
同样是处于内忧外患的宏观经济形势中,为什么有的企业却能在逆境中游弋自如,甚至取得更大的成功?哲学上讲,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决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求人不如求己,这些成功的中小企业,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主动出击,探索新路。
位于萧山的杭州正强万向节有限公司今年4月份的报表显示,其利润同比增长了61%。它的“法宝”,在于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就不低于销售收入的6%,不断开发新产品;浙江明华工贸今年以来共投入8900万元用于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使企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不断提升。喜得宝鞋业把原来批发商采购销售的传统方式转换到了实施品牌战略上,从贴牌生产销售逐步转向名牌产品销售,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从而开辟更加广阔的新兴市场,从单一的欧洲市场逐步走向全球化市场,今年公司出口同比增长60%以上。
任何道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浙江企业以往没有海外集体发展的经验,在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海外抱团发展”等模式开始兴起。越美集团在非洲的尼日利亚设立了一个纺织开发区,计划引进1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园,形成从纺纱、织造、绣花、针织到整套服装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已吸引了6家绍兴的纺织企业过去投资,逐步打开非洲市场。
数据显示,浙江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今年上半年是5.14万家,比去年增加了5500家;规模以下中小企业,浙江一般为75到80万家,今年六月底的数据是78.25万家,处于正常状态。事实证明,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下,大多数浙江企业还是能够顶住压力,坚持探索,渡过难关的。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首诗,正是对经济转型期浙江社会心态的恰当写照。有人说经济转型就像地球转动,转过去就会看到朗朗晴天。现在,浙江经济或许正转到了背阴面,相信只要坚持下来,不断推动经济转型与升级,不久之后,浙江经济必将如涅磐之后的火凤,再次振翅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