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台协欲建大卖场帮助企业完成产业升级

  在不久的将来,继义乌城、温州城、日本城之后,国内或许会出现大量以销售台资企业优质产品为主的台湾城。


  台商协会副会长谢庆源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称,为协助台商打开内销市场,该协会决定建立自由通路品牌,在东莞成立大卖场和物流中心,如果模式可行,将推向全国经营。

台商欲在市郊建大卖场

东莞台商协会秘书处的报告显示,该协会已商请台湾最早、最大的经营管理顾问机构“中国生产力中心”大卖场专业负责人及具有大陆大卖场经营经验人士就协会建立自由品牌及通路,成立大卖场的可行性撰写经营企划,该方案目前已在评估之中。

谢庆源透露,大卖场的初步设想是以台商协会会员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在东莞市郊申请专门的区域修建,面积预计会比家乐福更大,主要以销售台资企业的优质产品为主,但也会根据消费者需求进口其他一些比较好的产品,以保产品齐全。

谢庆源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东莞大量面临经营压力的台资中小企业完成产业升级。他称,台资企业以出口加工为主,现在转内销的话需要打造品牌,但打造品牌需要的大量资金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承受的,大卖场的方式有助于集中资源,共同打造品牌,同时减少代理商、零售商等等中间环节,增加利润。

专业人士有担忧

据悉,该方案目前尚停留在构想阶段,协会将在8月11日举行的“东莞台商产业转型升级论坛”上,约请两岸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台商协会没有透露该计划是否得到东莞市政府的支持,但有消息称,在台湾电电公会8月6日拜会东莞市副市长江凌时,江凌对方案表示认可,并称“能不能把港商的优质产品也纳入进来”。

此消息引发专业人士关注,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忧。广东省连锁协会会长孙雄表示,台商以加工制造为主,应该走专卖店分销的道路,而不是大卖场的方式,另外双转型以后,外来人口大量流失,这个时候进入不一定好。

中山大学一位营销学老师则更担心大卖场管理模式。他说,根据公司治理结构,股东3到5个还可以,7个以上就很难调节。另外,台资企业的产品大多以出口为主,风格不一定能适应内地的需求。此外,这些台商长期做外销,转头做内销,得重新规划公司部门、调整生产,也很复杂。

尽管如此,但台商协会似乎已下定决心。亲近台协多年的台湾联合报记者赖锦宏说,这个方案台商协会总会也已批准通过了,台协做事情都是拿定了,才会透露消息的。

台资企业多持观望态度

大卖场的理念能否带来良好的效益?目前东莞大多台资企业仍处观望状态。厚街光晋灯饰董事长林世铭表示,他们将坐观其成,如果大卖场真能做起来的话,他们也会支持。而沙田立洋食品厂老板杨文虎则认为,其实搞不搞大卖场效果都差不多。杨文虎说,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往往在交货后三四个月才结算货款,这是他目前面临的主要的融资困难,但台商协会自己搞大卖场也不可能马上结算货款,所以效果一样。一家目前在国内产品销售良好的食品企业负责人也表示,他们企业内销渠道丰富,经验相对成熟,不一定需要加盟大卖场。

■对话

“建立大卖场,对所有台商都有利”

台协成员解读大卖场构想,表示“市政府肯定支持”

大卖场是由家乐福首先提出的零售业态,也是家乐福在全球地理分布最为普遍的业态,越来越受到中国大多消费者的信赖。前晚,在获悉台商协会欲建大卖场的消息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台商协会的会长叶春荣和副会长谢庆源、林世铭。

记者:建设大卖场需要大量资金,台协准备如何筹集资金呢?

谢庆源:建立大卖场可以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品牌,这是对所有台商都有利的事,所以我们会采取会员集资的形式筹募资金。另外,大卖场都是卖自己的东西,花不了多少资金。

记者:那是否意味着大卖场会有为数众多的小股东?这会不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谢庆源: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台协之前筹办台商医院、台商子弟学校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参股的会员也特别多,但开办至今也没有混乱的情况出现。这方面我们有经验,而且我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共渡难关。

林世铭:我们会按照台湾的《公司组织法》进行管理,比较规范。另外,台商都比较有民主意识,不会出现混乱状况。

记者:大卖场主要销售什么产品?

谢庆源:只要是台商的优质产品,我们都卖。另外,产品肯定齐全,不然怎么叫大卖场?台商不生产的,但是产品质量好又有需求,我们也会进口进来卖。江副市长建议把港商的产品也纳入进来,所以我们也会挑港商生产的好的产品进来卖,比如玩具,但主要还是以台商的产品为主。

记者:计划在哪选址?

谢庆源:我们的大卖场计划比家乐福还好,但现在在东莞很难拿到地,我们需要市政府的支持,现在还不好说在哪选址。但可能会选择在周边郊区,因为城区的地太贵了,而且大卖场本身很少会设在中心城区,多数还是大家开车去购物。

记者:东莞的台商主要都是从事制造业,并不擅长搞大卖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另外,台资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风格是否能适应大陆呢?

谢庆源:我们会聘请台湾大卖场方面的专家进来操作,台湾有大把的营销专家,到时候整合两岸资源,就不会缺乏人才了。其实之前搞台商医院,也是通过这个方法解决的。至于产品风格,我们肯定会调整好。

记者:政府什么态度?工商、税收等等有何优惠?

叶春荣:市政府肯定支持,但目前整个方案还停留在构想阶段,所以还没有涉及到合股、工商税收等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