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服产业集群:六大集群地产业发展形势

年初以来,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出口退税、原材料涨价、CPI上涨成为热得发烫的关键词。而在这些词语的背后,暗寓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困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因素快速自发形成了一股飓风,向纺织服装企业袭来,所到之处,纺织服装企业几乎无一幸免。也许枯燥的数字更能真实的告诉人们这股飓风的巨大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99.6亿美元,仅小幅增长3.4%;全行业1/3的企业拉动行业利润增长,2/3的企业濒临亏损,这同时也为“2008年是行业最艰难的一年”加注。为了真实了解行业困难,本报独家采访了广东、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六大产业集群地——

  广东:

  1/3-1/2的企业资金链断裂

  广州海关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广东上半年服装出口大幅下降。1-6月广东纺织服装出口仅微增1%,增幅同比下降了近30%;出口服装累计价值108亿美元,降幅达到31.3%。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目前,广东1/3-1/2的服装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他将广东的服装企业分为三种情况:一部分亏损,一部分关停,还有一部分苦苦支撑。今年的广交会上,广东服装外贸企业基本上没有接单,不是没有单接,而是不敢接。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企业的接单态度也非常谨慎。而内销市场上,从商场销售数据看,“情况也不是太好”。广东某知名品牌服装企业2007年下半年只赚到了1万块钱,这在广东业内造成的影响很大。“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位知情者用“跌到了谷底”来形容行业的困境。

  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没有哪个企业想成为反面的教材,只想成为正面的典型。在场面上大家在一起不会谈,在私底下可能作为朋友之间会聊起自己企业的困境。”上述知情者说。广东省外经贸厅最新一轮的调研表明,影响外贸出口的最大外在因素是人民币升值。这份《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省外贸出口的影响》调研报告说,“当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利润将下降2%-6%,人民币再升值3%就可能抹平纺织行业平均利润。”

  对于严冬中众多苦苦坚持的中小服企来说,挺住就有未来。

  以深圳为例,“疲软”一再侵袭着深圳的服装出口。有消息说,25%的深圳服企倒闭。但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永芳表示,实际的倒闭数字远远高于这个,很有可能已经接近50%。据统计,今年1-5月份,深圳纺织服装的对外出口企业出口量和值都出现大幅度下滑。出口量减少24.2%,出口收入减少25.5%,出口单价降低1.66%,汇兑损失44.7%,税后利润减少38.2%。

  另外,企业外迁情况严重。企业出走深圳,已不是个别现象。深圳曾经有3400多家服装企业,40万从业人员,服装品牌800多个。调研显示,到去年6月,仅罗湖、南山、宝安和龙岗四区,已经和计划外迁的企业多达522家,其中已经外迁的499家。

  沈永芳认为造成出口下滑最明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服装消费能力减弱的影响,今年美国订单数量下降30%。第二,年初(1-3月份)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过快(4%),造成客户心理恐慌,拒绝接受汇率变化引起的提价要求,使企业原本可以适当转移的通道被堵死。第三,今年用工成本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7月1日最低工资又上调17%,预计今年用工成本以及能源(油、电)价格上升过快也使企业消化成本上升的难度加大。例如,铜扣的原材料铜,从2004年初的2万多元每吨一路飙升到现在的6万多元一吨,上涨了3倍多,尽管工厂的成本上升了很多,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同步上涨。第四,受紧缩银根政策影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困难,大批企业出现了资金链紧张。即使贷到款的企业,也要承担利率上升(10-25%)的压力。

  河南:

  不悲观,不乐观 

  今年1-6月,河南省服装出口量1290万件,出口额447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金额分别下降了15.24%和12.28%,自1996年以来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出口服装平均单价不到3.5美元,全部为贴牌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

  “整个出口形势不好,我们公司上半年出口量下降,利润几乎为零,但由于单价升高,由原来的4美元/件升到了目前的4.5美元/件,出口额基本上与往年持平。”郑州奥特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庆说。李国庆的公司每年的出口规模四五百万条裤子,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主要出口到南美(50%)、欧洲(20%)、中东(30%)。这在中部的裤业中心郑州算得上是规模很大的了。

  以往奥特公司的一手订单很少,往往都是从香港拿到的二手订单,由于香港方面一再压低价格,所以李国庆目前也在积极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力争多拿一手订单。少了中间环节,在价格上可以不必被压得太狠,用李国庆的话说,与香港的一些公司“现在只做好朋友,不谈合作。”

  自去年以来,李国庆的公司同样遭受了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等内外因素的困扰。“工人工资比去年上涨了10%,”现在李国庆每天都会看央视经济频道的节目,“我要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出口加工企业的状况,包括其他行业的”。

  郑州市商务局的有关统计报告显示,一些小型的服装加工企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去年同期出口额只有几十万美元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100多万美元。对于这小型加工企业发展比较快的原因,李国庆认为,这些小企业拿到了一些大企业不愿意接的利润较小的订单。“虽然出口额增加了,但很难保证利润。”

  企业的自身调整很重要,目前李国庆主要着手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淘汰低附加值的产品,往中高端产品发展。他表示,以往,公司低附加值的产品与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是1:1。今年李国庆已经将低附加值的产品缩减到了10%。与此同时,拓宽销售渠道,有针对性地选择优质客户,增加一手订单的量。

  虽然中原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受到冲击,但并没有沿海地区严重。原来沿海地区企业的客户目前都已经转移到了内地。谈到对今后的前景,李国庆没有悲观,但也不太乐观。“养活劳动密集型产业太难,现在不是几年前,熬一熬,挺一挺就过去了。现实逼着企业去创新,创新企业的内部机制、创新产品,如果不创新只能死在路上,也许创新了,就能柳暗花明了。”他觉得现在是最考验企业实力的时候。

  山东:

  不抛弃,不放弃

  据统计,上半年,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出口大户成为拉动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有108家企业出口超过千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家,合计出口31.1亿美元,占全省纺织服装出口的43.2%,增长23.4%,对全省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61%。

  今年3-4月份,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曾经对山东的出口纺织服装企业做过调研。山东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东部的青岛、烟台、威海、淄博等城市,主要以韩国独资企业为主,加工的服装主要销往日本、韩国、中东等市场。“这些地区的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达上万家,其中有80%主要是做外贸出口。”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万进表示。去年底到今年年初以来,韩国独资企业关停倒闭的情况非常严重,但他表示,具体倒闭的企业数量无法统计。韩企倒闭潮也引起了韩国政府的重视,据了解,目前韩国政府已经在青岛设立专门的机构对韩资企业倒闭的情况和原因进行调查。

  与广东的情况一样,山东的服装企业缺的不是定单,而是少那些附加值高的优质定单。尽管如此,“山东本地的很多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并不愿意放弃纺织服装行业,因为他们对这个行业有着很深的情结,”万进说。

  山东一直在鼓励企业“两条腿”走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工人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万进认为,山东纺织服装重点出口企业因其规模大、基础厚、管理好的优势,在利润空间缩小的情况下,“企业还是能顶住”,并且自主品牌企业也能够平稳发展。作为山东出口和自主品牌发展“两条腿走路”的企业,新郎希努尔集团副总裁陈玉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新郎希努尔集团在经营方面做了一个及时的调整:一方面就是提高外销产品的品质,提高外销产品的这种附加值,开发高端客户;另一方面加大内销的力度,同时从创新意上下功夫。

  浙江:

  保住企业,稳住市场

  据统计,1-5月份,浙江全省纺织服装出口额为72.824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出口总量为14.9876亿件,同比增长2.12%,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同比下降0.1%。尽管如此,行业仍然在面临着低利润的威胁。

  尽管出口总体形式呈现量价齐升态势,但提高的那部分资金,被上涨的成本抵消。“经营不好的企业只能是亏损。”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韩礼成说。

  “杭州女装企业的利润空间最高时为15%左右,而仅是前段时间油价上涨带来的原材料成本10%的上涨,大大压缩了利润空间。”杭派服装商会秘书长孟平介绍说。杭州一位品牌女装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加工一条涤纶的裙子,加工成本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0%、材料成本上升了10%。“在不提价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活不下去,但提价又担心丢了市场份额。”孟平说

  “企业的压力都很大,之所以目前还能够坚持,是因为企业前几年赚了点钱,有底子可以去支撑。”韩礼成表示。浙江规模以上亏损的企业达1/3,关停企业的比例为1%-2%。但他同时表示,“家庭作坊”企业的情况就搞不清楚了,“开关厂”的数量也不好计算。浙江企业基本上是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并不多,素来就有能吃苦、肯吃苦的精神,这些企业都是在市场的历练中慢慢成长起来的,适应环境和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保住企业、稳住市场和职工队伍,企业要加强管理,调整经营思路,将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企业倒不起,纺织服装行业是关系民生的行业,如果中小企业都关门了,将会造成大批的人员失业、待岗。而政府必须出面养活这些人,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和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韩礼成语气中有点忧虑,“希望这个冬天过后,浙江的服装企业还活着。”

  福建:

  做最负责任的坚持者

  今年上半年福建纺织品出口一改2007年二位数平稳增长的态势,大跳水后开始逐月走低。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出口纺织品34.2亿美元,由去年同期增长28.5%下降到增长7%,增幅下降21.5个百分点。

  2008年2月福建省纺织品出口出现一个由上年平稳持续近30%的增幅一步下跌为不到10%增幅的大跳水,跌幅约在20%左右,3月份弱势反弹到17%以后,便开始一路走低,到6月份降至7%。

  福建省纺织品出口主要为厦门、泉州市和福州市,有关部门分析,上半年福建省纺织品出口不同目的国(地区)的情况差异明显。出口欧盟、东盟、美国和中国香港4地占总量的50.3%,其中出口欧盟和东盟分别同比分别增长65.7%和50%,对美国和中国香港分别出口同比分别下降9.2%和49.8%。

  “这是自办厂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其困难程度超过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期,因为那个时候,物价并没有上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做服装出口加工的曾先生这样说。2007年,鞋都晋江出现鞋企“倒闭潮”,到年底此股寒流波及服装行业——订单越来越少,成本直线上升。尽管如此,福建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以石狮为例,该市有服装企业2000多家,集中了近4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服装产业工人。“他们经历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困难,但他们都在做最负责任的坚持者。”石狮市经济局副局长兼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林金场说,“从2007年至今,石狮只有几家规模很小的企业倒闭。”这也在服装企业那里得到了印证。“几百上千的工人长期跟着你,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哪能看着他们一夜之间没了饭碗,所以,即便有再大的困难,我们只有选择坚持。”从福建某品牌企业老板的话语中,听出的是泉州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泉州的大部分服装企业仍然能够基本保持稳定。对此,泉州服装商会秘书长王宗锋说:“在这种时候主要是求生存,好好的把握住企业,渡过这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