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克斯:再多波折也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全球第一白电企业伊莱克斯在中国依然处在多事之秋。日前刚刚才和中国厨电企业帅康就专利纠纷达成和解。

    相对于爱立信、阿斯利康等兄弟公司,伊莱克斯的中国之路并不平坦。

    早在1995年,伊莱克斯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期间产品定位、销售渠道、管理层的反复更换,说明其中国之路并不平坦。但在公司全球总裁汉斯·斯特伯格的眼里,无论在中国还将有多少波折,伊莱克斯的中国战略都不会改变。日前,汉斯在瑞典总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截至2006年在中国市场仍未实现盈利,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着信心。“虽然整体没有盈利,但主打产品吸尘器和专业厨房都已经成功,今年还有更好的变化。”他坦言:“我们很清楚曾经在中国所犯的错误和损失,但更重要的是向前看。我们会在中国持续存在,我们在中国愿意来一场马拉松赛跑。”

    “我们不会离开中国”

    虽然称霸全球白电市场,但伊莱克斯进入中国11年却仍有点水土不服。有分析人士指出,频繁换帅、在华运营政策左右摇摆是伊莱克斯近几年来在华运营不佳的主要原因,与西门子、三星等同行相比,伊莱克斯在华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不久前,公司又因专利问题,和中国厨电企业帅康打起了官司。甚至有传言称,由于屡屡碰壁,伊莱克斯计划从中国撤资。

    “的确,我也被这样的传言困扰。”谈起伊莱克斯在中国目前面临的挫折,汉斯并没有回避。“但必须指出,我们会在中国持续存在。”汉斯表示,水土不服,管理层动荡等问题除了伊莱克斯,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就像中国企业进入欧洲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样。他举例说明,伊莱克斯1997年进入了巴西,直到2001年才进入良性轨道;4年前伊莱克斯在日韩等亚太区其他国家也表现不佳,最终都得以好转。

    据汉斯透露,目前伊莱克斯在中国业务的亏损,主要是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独立冰箱业务,家用吸尘器业务非常赚钱,家用厨房业务也开始盈利。他认为中国发展太快是伊莱克斯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业务实现盈利没有时间表

    汉斯告诉记者,根据有关统计,到2012年中国占世界白色家电的消费占比将达到20%,而全球的消费增长中将有34%来自中国市场,中国对于伊莱克斯非常重要。去年伊莱克斯采取的收缩战略并非要撤出中国,而是进行必要的“手术”,取消一些没有盈利前景的渠道和产品;并针对中国的消费习惯设计专供中国市场的产品,今年将推向市场,如考虑到中国厨房油烟重而设计的抽油烟机等。

    对于国内家电市场激烈的竞争和美的、海尔等中国家电企业的崛起,汉斯表示,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压力,但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日韩和德国的企业。虽然伊莱克斯在中国的业务长期亏损,但汉斯表示,作为全球总裁的他在董事会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何时盈利也没有时间表,因为在整个亚太区已经实现盈利。

    全球生产战略向低成本国家布局

    汉斯向记者描述了伊莱克斯的发展路径。上世纪初公司以真空吸尘器和吸收式电冰箱起家,并在1950研制出第一款家用洗衣机,随后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全球并购。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在全球并购了450家企业,并形成了一个超级的家电王国。但从2000年以来,伊莱克斯兼收并蓄的战略开始转向发展主导品牌,并在2006年将户外电器公司Husqvarna从集团剥离,同时生产基地开始全球化布局,最终目标在2009年实现将60%的生产基地布局在低经济成本的国家,去年此举为伊莱克斯节省了10亿瑞典克朗的成本,最终可节省25亿到100亿克朗。目前伊莱克斯吸尘器的平均单价从2002年到2006年下降了19%,中国正是主要的生产基地。

    汉斯告诉记者,公司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从2000年的850克朗飙升到2005年的1800克朗,占销售额的比重也从不到1%提高到1.8%,并计划达到2%。而2005年新推出的产品数量也几乎是2002年的一倍。同时伊莱克斯在品牌建设上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我们最核心的战略还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