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的赈灾使命 跨国药企应履行责任
对于突然增加的需求,国内企业充足供给灾区有一定困难。
相关专家强烈呼吁在华获批销售凝血因子的跨国企业,如德国拜耳、丹麦诺和诺德、瑞士奥克特珐玛等,应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
“之前大家都在谈血浆,其实到了关键抢救时,在特定条件下,输白蛋白比血浆更安全有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所长王憬惺就抗震救灾中血浆和血液制品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随着拯救生命黄金72小时的过去,如何更加有效地救治伤员,尤其是那些因强震造成颅内损伤、心脑挤压伤、多发性损伤的重伤群众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面前。
王憬惺表示,目前他们正计划印制《输血指导手册》,以更方便、有效地帮助前往救灾一线的医护人员展开救治。
企业行动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鉴于强震造成的大多是出血外伤,在抢救伤员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血液和血浆代容物。卫生部先后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量血液、血浆代容物运往灾区。而早先一度存在的血液短缺问题,在全国人民踊跃地无偿捐献下已暂时得到缓解。
“四川当地血液中心的存储设备有限,登记预约的方式符合现实需要,这也是国外的先进做法。对无偿献血开展统筹规划,可有效避免浪费。”王憬惺表示,灾区偏远地区的无偿献血,亦必须有法定的采供血机构来进行,以有效防止疾病传播。
国内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市场部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震区受伤群众的出血现象很普遍,抢救伤员时,对止血药的需求肯定十分迫切,而国内凝血因子生产企业仅有上海莱士、华兰生物、绿十字和上海新兴4家。对于突然增加的需求,国内企业充足供给灾区有一定困难。他强烈呼吁在华获批销售凝血因子的跨国企业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
据悉,目前在华获得凝血因子销售准入资格的跨国企业主要有美国百特、德国拜耳医药、丹麦诺和诺德以及瑞士奥克特珐玛。
重视破免
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早先原料血浆已持续紧张,目前卫生部要求企业上报血液制品库存量,以统筹赈灾。
记者随后致电国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天坛生物,该企业副总经理赵国军表示,他们已把包括血液制品、免疫疫苗在内的所有药品的具体数目上报中生集团,中生集团正就赈灾进行统一调配。
值得重视的是,成都地区是我国传统的采浆区,此次强震可能导致部分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原料血浆采集更为吃紧。对此,某业内人士透露,希望国内其他采浆区的民众积极献浆,以支持企业生产救灾必需的相关血液制品的供给。
另据了解,在地震造成倒塌房屋过程中,很可能会有很多民众和前往救灾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被钢筋划伤,存在感染破伤风病毒的可能。记者在采访多位血液制品专家时,他们都提到了对伤员及时注射破免(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重要性。
截至发稿,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又有一家震区内血液制品企业将库存的2.2万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运往抢救伤员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