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卖房买商铺 投资英国商业
身为“80后”的George再三推辞接受专访。他说自己在英国属于“非典型症候群”,因
为根本无力承担伦敦动辄上千万人民币一套的高房价,所以只能投资与房产擦边的商铺
,算得上一个“小本经营的投资者”。
事实上,为了完成他在英国商铺的投资,他已经卖掉了父亲在上海买给他的一套房
,300万元人民币的售价,这也仅够用以负担在英国第二家小店的装修费用。George认
为,尽管地处两个不同国家,但上海和伦敦这两年在房价节节攀升的情况却很相似,所
不同的是伦敦房价在一路快跑之后已经开始呈现颓势。但是商业经营,随着越来越多老
城的商业复兴,仍可被看成在夹缝中成长的板块。
伯明翰,位于英格兰中部,距离伦敦大概3个小时的车程,向东是剑桥,往南是牛
津。这是一个在工业革命的时候就成为“世界工厂”的老城,但是随着老工厂的没落,
这个老城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George的小餐饮店选址在伯明翰的新城的一个小镇上,这里正在崛起越来越多的商
业设施。这种符合英国人饮食习惯的Bar,既类似于小酒吧,又可以兼营正餐,在英国
十分常见。
“老城几乎都是工业区,很多工厂甚至都废弃了,个人很难寻到更好的机遇。”
George熟悉伦敦,那里从上世纪末到现在一直在进行的市区复兴(Urban Regeneration)
似乎与他这种小本投资者没有必然的关系。
如同在伦敦的国王十字火车站(King's Cross),那个因为哈利·波特寻找“9又3/4
站台”而充满魔幻色彩的地方,正在掀起一场老城区复兴的革命。当年的King’s
Cross还零星分散着贫民窟,周边满是分布着扬着灰尘的工厂。现在,这里却可以乘坐
欧洲之星直达巴黎。旁边分布的大面积的老厂房,甚至马棚、手工作坊,都在当地政府
的奋力推进下,逐个往 “新天地”模样的休闲商业中心发展。
由马厩改造成的咖啡屋同样可以具有浓厚的西班牙风情,这都是政府的大手笔,不
是一个小投资者可以去做的生意。
“这也是现在英国大城市都在进行的商业改造,可是我们这些小投资者很难找到机
会。”George需要寻找现实一些的投资机会,他的本金不多,需要几个朋友一起合伙投
资。在这种前提之下,介于“市中心”和“乡下”之间的新镇概念是不错的选择。
伯明翰也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车站是伯明翰的市中心,商店集中,人流不息,因
而禁止车辆通行。市区只有少数高楼大厦,大部分建筑为两层楼房,古朴无华,20世纪
60年代末住宅之多创本国和世界纪录。
“很多新镇分布在老城旁边,这里需要新的店面的出现。”George与其余4个朋友
开出的第一家店就在伯明翰旁边的一个镇子上。5个人凑了100万英镑(约合1500万人民
币)开出了2层小店,相当于一幢别墅的面积。
按照George的测算,这100万英镑中,70%以上是用来负担租赁土地的费用。在英国
,土地也分“租户”和“地主”两种,George购买了15年的租赁权,等于是一次性负担
了15年地契和店面的租金费用。
“如果要购买土地所有权,价格大概是这个价格的10倍。”George估计说。
这也是英国的现状,土地价格因为区域不同,可能具有天壤之别。例如在伯明翰,
可能从新镇再往城外走,只要1/10的价格便可以买下整家店面,但是进了小镇,价格就
翻了10倍,如果再进老城区的商业板块,购买店铺租赁权的价格则在3到50倍的区间之
内。
卖掉在上海的一套房,George正是为了在目前房价还比较稳定的时候投下第二家餐
饮店。按照George的观察,起码在之前的3到4年里,不论是伯明翰还是伦敦,房价几乎
每年翻番。但是从去年底开始,这种涨势明显后劲不足,并逐步停止了。
“房价已经高到无力负担的地步,购买产权已经成了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事情。相比
而言,商铺的投资还可承受一些。”在George看来,英国的房价似乎就集中在几个焦点
城市里狂飙。他2004年曾在莱彻斯特(英格兰中部另一城市)买下一幢带车库的房子,四
室两厅不过15万英镑,可是到2006年卖出的时候,价格也不过勉强到了18万英镑。直到
现在,莱彻斯特的房子依然没有太大的涨幅,但是伦敦和伯明翰就是完全另外一种状况
了。George承认他在英国房产方面的投资不甚成功。
农历新年,George的上海之行,就是为了抛售其在宝山区的一套房子,那套250平
方米的房子,2002年90多万元人民币的总价买入,这次抛售300多万元人民币出手。3年
多的时间,上海的房子也涨幅惊人。
“抛售这套房子之后,我就可以开出第二家小店。”George计划在今年四五月份,
将新店开张。
他不愿在英国投资公寓了。“我看到了伦敦房价从巅峰衰退,这会儿,周围的人已
经很少谈及‘卖房’,因为卖房亏本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