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写字楼商业地产抢滩登陆 集中亮相
世邦魏理仕12月提供的最新分析资料显示,2007年约有十二家包括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在内的高端零售物业入市,新增商业面积超75万平方米,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与此同时,海外高端零售品牌在北京的发展版图也日趋丰满,各个商圈在2007年都出现了国际一线品牌的身影:CBD商圈的高端品牌包括LV、CHANEL、Ermenegildo Zegna、dunhill、cartier;燕莎的高端品牌包括GIVENCHY、ARMANI;西单目前影响比较大的品牌主要是GUCCI、BOSS;王府井的主要品牌则是PRADA和DIOR。从布局上看,2007年各个品牌都划出了自己重点发展的区域,显示出未来高端商业的竞争格局。
未来高端物业空置率或升高
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奥运会即将召开的带动下,2007年北京商业市场出现的供应放量的势头在未来一年还将保持下去。根据世邦魏理仕的预测,在2008年,北京高端商业物业的供应量将为166万平方米左右,由于零售商仍然看好北京商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预计租金将平稳,但空置率可能面临升高。
众多高端购物中心赶在2008前相继亮相,也使业内对此类业态的现状及前景产生担忧。
针对今年以来,CBD、金融街的项目都一直坚持自己的高端定位,北京汇博行董事总经理潘好龙对这些高端商业的招商与经营产生了担心,他指出,高端品牌在一个城市一般只有两三个店面,即使是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国际城市,一些品牌也不准备再度进行大的扩张,而其选址一般要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评估,开发商自行定位的高端物业是否符合经验丰富的高端品牌选址需求,有不少悬念。
对于目前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也是今年对高端商业的主要争议之一。从消费需求来说,潘好龙在欧洲了解到的行情是,一个PRADA的包价格只有一个本地出租司机一月收入的1/5,而在中国这样的商品价格要达到一个本地出租车司机近半年的收入,这样的差距不得不让人担心集中出现的高端商业将面临消费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