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家乐福上海激战
美国沃尔玛最近撬开了久闭大门的印度零售市场,与印度最大的私营电信营运商巴帝集团合资成立“巴帝-沃尔玛”连锁超市。此前40天,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还在头版显著报导沃尔玛出资10亿美元并购中国大陆台资连锁超市“好又多”,将枪口瞄准对手法商家乐福的商战故事。
沃尔玛以这种令人目眩的速度,抢进人口逾21亿的中印两个大国的大动作,似乎甚于深耕多年赖以发迹的美国本土市场,看来沃尔玛已找到逐利的“新大陆”。
沃尔玛在中印两大市场的遭遇截然不同,印度媒体对沃尔玛叩关入境,高呼“狼来了”,担心许多城市居民赖以生计的零售小店受到巨大冲击,导致大规模失业;而号称“中国第一流通企业”的上海百联集团则提醒其它中国同业,要做“蚂蚁雄兵”,或许也能吞噬一头大象。
从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大陆已完全开放外资进入零售市场。二年来,在这片潜在2 400亿美元商机的大地上,中外零售业攻城略地,短兵相接。今年的并购热潮,为各方实兵推演的结果,除沃尔玛并购案,其它还有不少本土企业的并购,其中近十件并购案金额都超过1 000万美元,总交易额逾12亿美元。
包括家电、电子及建材五金等零售业的并购攻防,如大陆本土著名的国美电器并购上海永乐家电,已成零售业发展史上的大事件,这些热火朝天的战役,主要是围绕在中资本土企业间的“内战”。
而以日用品、生鲜食品为要商品的超市、大卖场和便利商店零售市场,早已形成全球化市场,不仅本土中资内战、中外资抗战,甚至外资与外资鏖战,在华东一带城市,几已进入肉搏巷战,战况惨烈可以“美(沃尔玛)法(家乐福)战争”在上海最为消费者津津乐道。
零售业肉搏战
家乐福采本土深耕,较沃尔玛遭遇文化失调,略高一筹…
去年仲夏,沃尔玛在上海的第一家超级购物广场在浦东南浦大桥附近开幕;同一天在它北面5公里接近世纪公园处,家乐福“新里程店”的奠基鞭炮响彻云霄,直接向“沃尔玛死亡圈”挑战。
沃尔玛在美国本土每开一家店,自然形成一个“5公里死亡圈”,即方圆5公里内将无其它卖场的生存空间。
没想到沃尔玛兵临上海滩的首场国际大会战,“5公里死亡圈”竟被家乐福破功。
在沃尔玛落脚的南浦大桥店3公里范围内,早已鏖集了四家中外资大卖场;扩大商圈到5公里方圆,还有家乐福虎视眈眈。沃尔玛在开幕当天启动八条免费购物巴士专线,范围扩及8公里内的居民小区,一网打尽,专车路线还途经附近六家大卖场。
面对来势汹汹的沃尔玛,在大陆耕耘十年的家乐福早在今年3月就公布新的“大跃进”计划,准备在三年内,再投资100亿欧元(约合119亿美元)新开100家大型购物超市,并形容此一计划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店铺增长战略,目前家乐福已拥有200多家门店,远远超过沃尔玛的66家。
比较美法两国文化,家乐福进军中国大陆前,已在台湾运转多年,台湾经验无疑在家乐福逐鹿中国的长征中,具有典范转移效应。
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经营,也胜过沃尔玛在亚洲各地所遭遇的文化失调症。
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大陆时,定位在高端市场,采用会员制形式,把大批消费群挡在门外。沃尔玛把超市卖场置于郊外,造成顾客上门不便,营业额难以成长。据统计,大陆消费者在沃尔玛超市购物一次平均消费4美元,远低于美国消费者人均20美元。
家乐福经营方式正好与沃尔玛相反,不仅把卖场置于闹市,更是“天天低价”促销,布点方式也是借助地方政府的绿灯,大打“擦边球”,逐渐走到今天在中国市场的龙头地位。
沃尔玛身居全球零售业老大,三分之一门店集中华南,近年开始进入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如今并购的“好又多”,可望填补市场上的空白,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形成区域优势。
沃尔玛和家乐福快速在中国其它二、三线城市布局,主要是战略需要大于实际需要。两大巨头在中国以外的日、韩、德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都遭到挫败。
德意志银行证券分析师和美国媒体都强调,全世界只有中国一个国家,能让沃尔玛取得和美国本土一样傲人的销售业绩,沃尔玛此举已引发外资零售商对中国市场新一轮的争夺。
近年来沃尔玛在美国本土销售增长情势开始放缓,沃尔玛预测,20年内,在中国的业务可能会赶上美国本土。
在美法热战中国之际,欧西列强也不敢坐视。曾于2004年7月以2.6亿美元入股大陆台资“乐购”50%股权的全球第三大连锁业、英国最大连锁商业机构TESCO(特易购)董事长,及德国麦德龙全球CEO,近日纷纷造访中国,考察市场,筹划在中国快速开店的计划。
经营策略迥异
沃尔玛采会员制形式,家乐福天天低价促销,各有客层…
这些外资列强进军中国,已被业界视为外资零售业的“二次圈地运动”。
相较之下,中国本土零售业朝资本运作和规模经济的方向前进,更多的“乡村包围城市”和“蚂蚁雄兵”战略,应可视为对外敌压境的积极对策,结局有待后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