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时尚CBD-上海陆家嘴规划的成功与失败

 

今天我们再次回到魔都上海,非常著名的上海三件套我们都已经讲完两件了,很多网友都和我说,非常希望我聊聊上海中心,这个今天的上海第一高楼,这样不就完满了么,不过我想先卖个关子,上海的老大我们还是留到第三季再去说,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三件套的家,也就是上海的陆家嘴。

 

 

上海是出了名的魔都,但上海为什么被称为魔都,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我上网搜了一下,这一搜呀,搜出了一堆非常诡异的答案,什么双头恶龙,什么黄泉,这个寺,那个寺,什么结界,哎呀,看的你直瘆得慌,很有意思,但是这些东西呢,我不在这里面讲,大家有兴趣自己到网上一搜就能看见了。

 

不过也有不少朋友认为这个魔都的魔字是摩登都市的简称,这个说法虽然未必准确,但也说明了大家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基本印象,而在整个上海城区中,最能体现这个说法的区域莫过于陆家嘴地区,如果说当年上海滩的代表是20世纪30年代的外滩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今天上海的代表就是陆家嘴金融区,这个在中国大陆堪称CBD鼻祖级的区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陆家嘴的故事。

 

 

陆家嘴的规划设想最早我们要倒回到20世纪初,孙中山同志在1919年的《建国方略》当中提出要建设浦东,但是孙老板想的是,开发浦东可以获得新的有价值的土地,说白了就是一个挣钱的买卖。

 

为什么会挣钱呢,因为当年的外滩发展的那是相当的好,尽管在那个时候,土地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比如30年对两岸的土地就做了一个评估,说是南京路外滩的价格每亩30万两,而在江对岸的浦东呢,每亩3000两,再往里靠一点呢,每亩两三百两。大家就会明白,如果把浦东开发出来,那政府能够额外获得多少的银子,当然,有一个前提是要修大桥来连接两岸,提高土地价值,因此呢,当时的政府就想着怎么修桥的事情。

 

结果没成想呢,想着想着,抗日战争爆发了,小日本来了,把上海占领了。日本人我们知道,来了中国之后呢,就没见外,就把这当家了,当初在北京没几年就开始给北京搞规划,来了上海也不闲着,于是日本人就开始琢磨上海这块地。

 

 

有意思的是呢,日本人为了上海的规划当时还搞了一个概念设计竞赛,我看到的资料里面呢,说是当初获得第二名的是一个日本的事务所,他们提出了一个彻底改造上海市中心的方案,他们打算在上海市中心建设一条巨大的城市轴线,这个轴线从原来的上海市中心一直穿越黄浦江到浦东,把浦东和外滩能够连在一起,在浦江两岸建设两个中心,浦西是帝国行政中心,浦东是日华慰灵塔。当然,这是日本人自己的如意算盘,很快呢,日本战败了,这个事情也不了了之。

把日本人赶跑之后,国民党又开始琢磨开发浦东的事了,当然国名党没几年折腾头,折腾没多久,上海解放了,国民党挣钱的美梦破灭了。跑到台湾去了,好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大家就能够了解,自打上海在近代史上崛起之后,由于南京路外滩地区的快速发展,土地增值,导致浦东也变成了各届政府眼中的一块肥肉,但是折腾了很多年,大家都没搞成,现在轮到新中国了。

 

上海解放之后,我们国家经历了一段不堪回首的时期,别说搞城市建设,能把人喂饱就不错了,熬过了那段时间之后,到了七八十年代,这个时候上海的总体规划把陆家嘴区域定义为一个滨江公园,一般政府这么做都是没想好,先弄成绿地,做一个预留用地再说。后来到了八十年代末,首次提出了把陆家嘴与外滩结合起来,建设上海的CBD,90年呢,开发浦东的想法上报中央,这么大的事,领导得知道呀,得到了中央批复,于是正式开发浦东陆家嘴。

 

 

确定要搞建设,当然就先做规划了,91年,陆家嘴搞了一个国际竞赛,找个五个设计团队,这五个设计团队的方案当时是世界第一流的。这五个团队除了一家是上海的联合设计小组以外,另外四家分别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

 

不知道大家今天对这个竞标单位的组合有什么样的想法,我自己是觉得呢,其实这个组合本身反应了组委会的一个初衷,就是当时这么想的时候呢,八成是觉得,上海的联合设计小组那肯定是本地院,了解本地情况,而且能够受我们自己控制,老外不好控制,因此呢,最后一定是中标整合单位,另外四家团队的主要是贡献想法,我们来看看国际上大家现在最新做的规划是什么样,因此呢,也就不难理解,城市规划么的事,自己家的事情,外人不能全信,要不万一玩砸了怎么办呢?

 

结果,这四家不负众望,拿出了四个非常不错的方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四个方案到底是什么样。

 

 

先来看看日本人的条纹床单方案。这个日本人的方案跟当年的方案可不一样了,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是把用地按南北方向,切菜一样,分成了一个一个的长条用地,这些用地上布置了不同的城市功能,高层建筑就像一排竹竿一样排在前面,这是一个非常日本的方案,这种排列方式怎么看都让人感觉到日本人的那种民族文化。

 

 

再看看法国人的矩阵方案。法国人在整个用地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个扭转的方形城市肌理,这个方形沿江部分设置了两排高密度的城市区域,全是高层,是浦东未来城市的象征,中间围合了一个中央公园。这个方案将来的效果,我估计就是在浦江对岸观望的时候,高层基本会把整个区域都排满,排成一排,而在规划当中呢,形成了几条非常重要的城市轴线。整体的规划感觉和巴黎的城市格局还是有一定内在的联系。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意大利人的城中城方案。意大利人在画面的中间做了一个椭圆,这个椭圆形的中心做了一堆高密度的建筑,周围再通过一些低层的建筑对它进行围合,形成了一个城中城的格局,这个格局感觉上又让我想起了罗马的那个国中之国也算是有一点点渊源吧。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当年被评为方案第一,一直到今天依然被很多人追捧的英国人的那个圆盘方案吧。英国��的这个方案从图形上立刻让人联想到花园城市理论,做了一个圆环在用地的中心,这个环是由高密度的城市建筑组合而成,向心性极强,而且这个环的外围到江边是大片的滨江公园,这个环的中心呢,还有一个中央公园,简单来说,外面公园,里面公园,周围一堆花。

 

这个方案中圆环的周围有六个复合型的功能组团,这些组团之间通过轨道交通连接起来,而且交通的站点和公交站点都是控制在人很舒适的人形范围之内,整个区域强调的是公交优先的原则,小汽车不是这个方案的主导。

 

圆环是城市的中心区域,因此在圆环的附近,公共交通的节点附近布置了大量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这样人们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这些功能。建筑群体的排布方式也很科学,通过计算,本着让所有建筑都有一个很好的视角都能看到江这种原则,那么建筑的高度层次分明,呈波浪形的排列,很是壮观。

 

而且,由于这种强烈的布局方式,直接导致这个方案的标志性非常强烈,具有很高的颜值,就是这样一个有颜值,有内涵的方案在当时被评为第一名。

 

 

那么中方的方案如何呢,我们来看一下中方的方案。中方的方案实际上也还不错,至少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中国这么多年城市发展过程中,占绝对绝对绝对主导的规划风格的方案。有一条城市的主要轴线,巨宽无比,两边布置主要的建筑,然后,越往边缘,建筑的重要性降低,相应的也就趋于平淡,轴线的尽头做成一个大公园,作为整个轴线的收尾。这是一个看上去符合各方面领导需求的方案,所以也就成为和今天实施方案是最为接近的方案。

 

当时的情况是最后由中方进行整合,吸收其他的各个方案的优点,尤其是英国人的方案的优点,最后完成了整合方案,只不过呢,整合之后的方案让人感觉和原来的方案变化似乎不是很大,这个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呢,很多时候我们想进行方案整合的想法在一些项目当中其实纯属扯淡,第二呢,其实我们当年已经想好自己的方案了,搞一个国际竞标只是为了佐证一下还是我们自己的方案最行这个结论而已。

 

那么,为什么当初排名第一的方案没有成为最终的实施方案呢,当年的质疑有这么几点,首先,英国人的圆形方案和原来的路网很难匹配,几乎没什么关系,所以看上去是很难实现的。这点质疑今天看来显然没意义了,因为今天的浦东其实也早已经看不到任何当年的影子了,因为浦东的建设基本上就是颠覆性的。

 

 

其次,英国人的理念是建设一个公交优先,步行为主的区域,对于小汽车不够重视。这个质疑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冠冕堂皇的,但是我们今天看是多么可笑,我只能说,我们经常干一种蠢事,别人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教训去验证一个事情的错误,我们对这个结果往往没什么兴趣,反而特别热衷于我们也重新验证一下,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还有一种质疑来源于CBD区域的定义,因为英国人的方案强调的是功能的复合型,所以就不是那么纯粹,这个就被认为可能就不是正常的CBD了,这个观点也很正常,CBD区域的特征是商务聚集区域,如果都是住宅和普通商业,那确实令人感觉不像个CBD了,不过时隔多年后的今天,单纯的商务区似乎也很难聚集人气,潮汐式的城市功能好像也已经成为了城市无法回避的问题,鬼城,睡城都是这些东西的产物。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提出这些质疑也很正常,因为是在那个年代,那个时期,人们普遍的认识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我只能说,英国人这次表现的确是很超越,只是我们没有完全理解罢了。

 

 

不过,尽管如此,最后的总体规划还是吸取了这些方案的部分优点,比如中间那个公园,所以,也不能说这个国际竞标没有用。只能遗憾的是,最后的总体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被现实无情的踩在脚下。

 

在后来的实施过程中,建筑高度一再被刷新,远远超过了原来的规划高度,而且由于大家争相攀比,最终的结果是各自为政,建筑彼此之间的关系就被忽略了,带来的后果就是陆家嘴地区虽然远看高楼林立,无比炫酷,但如果人们走进陆家嘴,却会发现,这里略显冷清,冷清不是因为这个区域没有人,相反,每栋写字楼里面可能都是忙碌的人,但城市的环境,建筑的外围却没有给人提供足够的交往空间,休闲空间,最终导致工作在这里面的人们只能把这里当作工作的全部。

 

 

陆家嘴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已经变成世界闻名的城市中心区,这个中心区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辉煌与成就,但对于人来说,又似乎显得是那么的无情与冰冷,缺乏了人气的魔都中心,也许正像魔都这个名字本身一样,光怪陆离,遥不可及,更像是存在于外滩对面的一幅画面,一幅美丽却并不丰富,震撼却并不生动的城市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