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关一家后 商业地产还能期待咸鱼翻身吗?

丑女变身、咸鱼翻身,大众最爱的励志版本,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在商业地产的故事中……
大概七八年前吧,我住沈北,为了能体验到逛商场带给我的心满意足,每周末都不惜早起,赶坐一趟被戏称为“夺命138”的小面包,耗时一个多钟头去中街。

那会儿,中街、太原街,于我而言,都是太美的存在。

尽管,它很远;

尽管,人很多。

可是为了逛商场,俺们乐意啊!

不想,七年后,当我与太原街只有一河之隔,与中街又有地铁相通后,我却没了以往的兴致。偶尔到了商场,也大多失望而归。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自己老了,钱包瘪了,马云火了等客观因素。

不过,现在的商铺也确实在变少啊!

印象里,太原街先是丢了新玛特,后又没了北京华联大厦。还有北行、中街,你曾经常去的商场大厦,好多也遭遇着同样的境遇。当人声鼎沸的商场大楼成了颓废败落的库存,我不禁打一冷战,默问自己——这是结束,还是开始?

商业地产这几年来在沈阳的衰落,并不是个案。即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也常会有某某商厦、某某集团商场关闭的消息。人们以为,是马云把人“偷”走了,于是黄了实体店,剩了商业地产高库存。

其实呢——

商业地产的库存确实不低。

据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商业地产的库存比住宅地产更加严重。”因为“据统计,我们商业地产的待售面积是2.7亿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积是4.5亿平方米。一年的房地产销售量12.8亿平方米,当中11.1亿平方米是住宅,只有1.7亿平方米是商业,从待售面积来看,住宅占比远远小于商业地产,但是库存当中35.7%是商业地产,这个比例很高。”

只不过——

这样的高库存却并不全是马云造成的。

“我们过去靠互联网拉动,但互联网增速这几年下降的速度比我们想像得要快,传统的商业增速在减缓,互联网增速也在减缓……”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在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016年会上说。如果两者矛盾,一方亏,一方当是赢;而两者俱亏的话,问题想必就不只是互联网+那么简单了。

看来商业地产面临的库存问题,可能并不是出现在互联网+的问题上,而是出现在商业+的问题上。这样的观点究竟有几分是真理,我们目前还无法得知,更无法认证。但最起码,如果能用商业+的模式来改变商业地产的现状,解决过分的库存问题,操作起来总会更容易一些。搞不好,商业地产还能搏出一个咸鱼翻身的机会。

2016年,行走于沈阳的街道上,你会看到曾经的门庭若市,如今已少有人问津;你会发现曾经的豪华商场,如今已空位以待。有人说,这是商业地产面临的重大洗牌时期,也有人认为商业地产变革迫在眉睫。至于如何甩掉比商业住宅还要难以消化的库存可能是商业地产前行路上最棘手的问题。面对问题,主动出击,总比被动挨打要好上太多。

商业+这种新模式的创新和思考,在下一阶段或许会成为商业地产努力和试水的主要方向。一天没有明确的结果检验对错,商业地产的出路就一天没有明晰,那试错和试验就都值得期待。

不妨一起做个猜测,下一个咸鱼翻身的商业地产会是谁?顺便探明一下商业+这个远方,是否会有足够的空间撑起一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