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书店因何式微?新阅读时代人们需要什么书店?

新阅读时代的广州读书人
  全国最爱买书的是广东人,但为何广州的书店越来越“式微”? 记者一番探访……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就在这个日子到来的前几天,一张告示贴在了广州读书人的圈子里还算小有名气的“小古堂”书店门口:“文津阁、大声书店打折清货,如今我们也不得不如此;旧书店风景已凋零无几,诚邀您来拍照,以期永恒。”
  传统实体书店的陆续关张,是因为人们不再爱读书了吗?在“低头族”越来越多,手机阅读越来越普遍,网络购书折扣越打越低的当下,实体书店还能留得住几家?
  当当网买书一年花16亿元,买书多读书少?
  “读书人少,买书人更少,懂书的不来这里,不知(书店)如何做。”说这话的是大声书店的店主程英明,继三联书店、必得书店、红枫叶书店相继在广州谢幕后,程英明的书店也于今年年初因经营不善歇业。大声书店是广州城内一家以社科与文史哲类书籍为主的独立书店,此前在广州购书中心经营了3年,后移址中大西门重开,几个月后就关门歇业。
  “实体书店真是做不下去了,”程英明说,书店从购书中心搬到中大西门3个多月以来,才卖出不到200本书,“每个月有两天销售额是‘零蛋’,甚至有时一天一个客人都没有。”大声书店有70多平方米,月租金1万元。“每个月也就能卖一万元的书,刚够交租金,其中70%-80%还是熟客买的。”程英明现在已回到浙江老家,打算“再也不干卖书这一行。”
  广州的读书人真的少吗?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亚马逊中国发布了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广州读者阅读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阅读时间上,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广州读者占比为34%,低于全国的36%;在阅读数量上,2014年读完10本书以上的广州读者仅占41%,与全国48%的平均值有一定差距。
  但数据也显示,在阅读习惯上,广州人更钟爱纸质书。2014年,超过六成的广州读者阅读的纸质书多于电子书,“更喜欢纸质书的阅读体验”的广州读者比例也高于全国。
  虽然广州的“读书人”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广州的买书人却是全国之最。
  据当当网发布的《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显示,2014年广东省在当当网的购书量位居榜首,占全国购书量的16.8%,达到4847万册,花销总数高达16亿元,是排名第17-32位的16个省区市的总和;紧随其后的是北京、江苏、山东和上海。这其中,广州人去年一年在当当网购买了近1500万本书,花费超过5亿元,是全省总量的3成。
  网店击垮实体店,电子书冲击纸质书
  仅仅一个当当网,广州人就如此大手笔,说明图书市场在广州还是大有可为,但为什么实体书店却纷纷倒闭?
  “其实主要就是方不方便和划不划算的问题。”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硕士生李子艺,作为一名图书消费者道出了其中缘由。这个90后女生,是同学心目中公认的学霸,今年1-4月,她就阅读了近60本书,买了50多本实体书,“但没有一本是在书店买的。”李子艺说,自己平时看书都是直接上网买或者去图书馆借,只有在有空的时候才会去书店偶尔顺手买一两本。
  与此同时,亚马逊中国发布的报告还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刷手机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包括刷微信、看微博或看新闻等;而愿意每天读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0%。阅读时间也越来越零散,2014年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上升为39%,而去年这一比例仅为29%。当当网的报告也显示,2014年86%的广东人阅读了电子书,但只有82%的广东人阅读了纸质书。
  阅读时间的不固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网络购书的低价、便捷,电子图书的冲击,这些无疑都加剧了实体书店生存的危机。
  人们真的还需要传统纸香墨染,悠然自得的书店吗?
  新阅读时代,书店改书吧“+服务”
  有一个数据或许能说明,广州的读书人群体正在增长。广州图书馆有一组数据:广图2014年接待的访问人次达到619.8万,比2013年增长192.6万人次,增长了近1.5倍;累计注册读者86.8万人,比2013年增长了20.7万人。而人们对纸质书,显然也依旧热爱:2014年,广图外借书籍达到732.7万册次,远超2013年的568.8万册次。
  现在的问题是,人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书店?
  比如“以期永恒”的小古堂书店,老板表示,书店并不是要关门,而是要由传统书店改为书吧,用环境和咖啡留住读者,“这个世界即将打破;为了更好,忍受下暂时的痛!”
  而2011年开设了首家门店、现已成为广州文化地标之一的方所也给出了一个答案:“实体书店要结合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生活沙龙、创意集市,成为体验经济模式下的文化载体。营业至今,我们已举办了200多场讲座,30多个展览,我们正在营造广州的公共文化空间。”
  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连小何算得上是一位专业读者,她认为方所的优势在于审美品位:“开业以来,方所通过开办展览、邀请知名的、甚至从未来过广州的文化名流来做讲座,建立起了自己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品位。”再加上植物、服饰等兼营支线,一批忠诚度较高的读者(消费者)就这样培养了起来。
  “方所作为一家书店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不仅仅只是一家书店。”方所广州策划团队表示,起初创始人认为广州并没有一个多元的、综合性的公共文化空间,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涵盖书店、美学生活、植物、服饰、展览空间、文化讲座与人文咖啡等的复合式文化场域。正是看到了传统书店的生存困境,所以才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在这个时代经营一家书店。
  “如今,消费者的阅读方式和购买行为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从事出版行业多年的曹先生表示,现实决定如今的书店已经不能只是单纯地卖书,更要提供“+服务”。这种服务要与书店本身特色契合,像去年年底在体育东路开业的1200bookshop书店就主推“24小时不打烊”,在青年读者群体中颇有影响。曹先生表示,越来越多实体书店将营造公共阅读空间和品牌活动作为经营重点,只是卖书已经行不通了。
  
    (来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