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还是坚持?便利店在争议中走进2008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及专家对此看法纷纷表示反对,认为便利店并没有陷入困局,不能因为个别便利店的不景气而否定整个便利店业态的发展。随着消费者对便利店认同感的加强,消费环境日渐成熟,许多便利店的销售业绩也正在逐步回升。
一时,“便利店已有起色”的事例与“便利店身陷泥沼”的境遇交织在一起,如同在纷乱的战场上难以辨别的“集结号”,让人无法判断便利店的走向,是撤退?还是继续坚持?
两种策略大相径庭
据悉,7-11在广东省地区分店超过290家,其中广州181家。如果加上联华快客的110家门店,其便利店网络将达到400家。而对于收购后广州地区7-11便利店的经营状况,7-11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不便透露”。
联华快客将其拥有的110家广州门店转卖给7-11后, 曾表示将在2007年新开400家门店,同时80%的新店将集中在华东地区。
“企业盲目地快速扩张,认定规模就是效益,只要将店面扩张到500甚至2000家就能达到盈利效果的思维模式,成为便利店企业非常容易掉入的陷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江明告诉记者:“由于便利店业态在我国还不成熟,能够实现盈利的便利店本身就不多。如果在单店不盈利的情况下,又去开另一家店,那么在建设初期存在的管理水平低、物流技术配送落后等问题也会扩大,造成恶性循环。”
有连锁便利店内部人士认为,便利店业态本身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受众面广、投入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便利店利润微薄,因此,依靠数量众多的门店,积少成多,才是连锁便利店获利的关键。因此,便利店发展初期的“圈地之战”成为必然。
记者了解到,2007年,北京联华快客对加盟店的发展却采取了保守态度。其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到目前为止,北京联华快客在2007年没有增加便利店数量,依然保持着2006年的140家门店,而2007年的重点放在了商圈消费细分,锁定特定的消费群体,提高单店的经营能力上。
对此,专家认为,无论是采取坚持店面快速扩张获取市场份额,或者是转而寻求提升单店效益以保存竞争实力,都是便利店连锁经营者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的战略规划,很难说谁对谁错,决策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策略,切忌盲目跟从。
五大难题制约发展
选址难一直是所有便利店遇到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便利店既要避开强势的大卖场的“阻击”,又要占据最有利的发展“阵地”。一位准备加盟便利店的投资者告诉记者,要加盟便利店,最好由投资者自己去洽谈租店事项,如果由便利店连锁公司出面租店,业主至少会将租金提高两成,这些业主遇到便利店加盟者就提高租金的做法,更使便利店业加盟选址成为“最难啃的骨头”。
“目前国内便利店科学管理加盟做得不太好,也是阻碍便利店发展的重要因素。” 黄江明认为,对于加盟店,总部如果只是提供配送而忽视在经营管理上的指导,加盟店很难成功。
24小时全天营业原本是便利店的一大特色。然而记者观察到,一过晚上10点,冬天北京的街头就难以找到人影,便利店里更是冷冷清清。目前国内北方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使24小时全天候服务成为在北方地区便利店耗费资源的累赘。
“随着‘新生代’的崛起,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也会发生变化,夜间经济会越来越繁荣.。”北京港佳好邻居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司总经理毕震充满信心地说,“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一定会改变目前的尴尬状态,便利店也将会取得越来越多寻求便捷的消费者的青睐。”
2007年12月26号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东直门店的7-11便利店时,店内冷冷清清的,只有两三个顾客在挑选商品,记者发现在食品保鲜柜里只有寿司和三明治等3、4个品种的7-11自有品牌食品,而其他食品都是在超市里可以买到的。当记者问店员是否还有其他7-11的自有品牌食品时,店员只介绍了三种“目前在其他店买不到的”袋装食品。
便利店是满足顾客即刻需求为核心的,因此在冷饮、熟食、盒饭等即食品的自有品牌开发上比其他业态更具优势。而自有品牌商品是企业自己开发的,在价格上没有横向比较性,其售价除取决于产品的品质外,更多的是依赖零售商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因此,在便利店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时,开发自有品牌可以大幅度提高毛利率。但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便利店来说,开发自有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
在位于北京西四大街附近的一家联华快客便利店内,有限的货品种类,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微型超市”,记者惟一所能找到的与超市不同的便利服务,只有新增加不久的一卡通服务项目。
“目前北京还没有在便利店下放代收水电费、销售车票等业务,从真正意义上说整个便利连锁行业在便民服务上还有很大欠缺。”毕震说:“只要能够提升品牌知名度,取得便利店附近消费群体的认可,即使是微利,相信所有便利店经营者都会愿意做的。”
综观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便利店,不得不承认,大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许多只是一种超市概念的延伸。选址难、全天候服务无法出效益、加盟管理不科学、自有品牌商品难开发、便利服务仍欠缺等五大发展难题,使便利店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便利,要赢得市场,打好“攻坚战”需要信心更需要做足准备。
“便利服务”制胜法宝
针对国内便利店目前大多经营不善的现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直言:“很多便利店只学到了国外便利店的外壳,如24小时营业、价格高等,但都没有抓到经营的精髓,便利店应该靠便利服务盈利。” 赖阳认为,国内便利店可以通过丰富速食服务、提高员工提供便利服务的技能等,让顾客得到高附加值的服务,以提高企业的利润。
有专家表示,便利店是最适合本土化发展的零售业态。应该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便利店,在比大卖场更广泛的区域内发展生鲜型、时尚型、服务型等多样化的便利店业态。记者了解到,河北国大36524便利店的服务项目现已经达近百种,仅充值卡一项的收入,2006年一年就达到8000万元,预计2007年可达到1亿元。尤其是自从河北国大开始倡导“绿色便利店”后,更加稳固了它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据了解,目前北京许多便利店连锁企业都正忙于发展规划的实施,要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完成计划,将店面部署到位,欲借奥运会的东风加速便利店行业的复苏。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中国人均收入增加及生活节奏的加快,24小时连锁便利店这一零售业态的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尽管现在不能盈利,但坚持到最后的一定能够得到巨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