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楼市降温让商业地产升温
昨日,2014新商业新常态新动能——长江日报财富论坛召开,集聚地区内有影响力的50家地产、零售企业,共同讨论未来武汉商业发展新机遇。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在论坛上表示,“武汉今明两年31家商业体开业,证明这座城市从内部展现发展新动力。”
新商业,今明两年31家商业体开业,其中23家为地产商跨界商业项目,超越过去34年商业体面积总和。新常态,商业竞争或将翻倍,未来三到五年,武汉商业地产面积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新动能,武汉社零额在全国15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稳居第三,并稳步提升,1000多万的市内人口与超过1000万人的城市圈人口,为商业提供动能。
六位地产、零售、银行的企业代表发言,阐述企业在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与应对竞争的措施。
东方朗汇商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星表示,朗汇商业对商业地产的开发,期望与城市地铁建设同步。中信银行武汉王家墩支行公司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则透露,中信银行去年向商业开发授信规模超过45亿元,未来期望与更多的企业合作。
零售商代表,武汉工贸家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斌透露,市内商业体总量的迅速增加为门店增加提供更多选择,他同时也表示,更多选择意味着选址更加谨慎,“我们门店面积原来上万平方米,入驻商业体后可减至600平方米”。
除了即将开业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与会,一些建设中的商业项目也纷纷派代表参加。
长江日报财富论坛由武汉商业总会、武汉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长江日报卓越会主办。
专家观点>>>
“楼市降温让商业地产升温”,王珏林观点一出,围坐在主席台前的企业代表纷纷点头。
王珏林认为,武汉“一下子冒出来31家商业体项目,不仅是地产企业的有意为之,也是消费转移推动所致”。
在住宅投资受限的情况下,更多人选择了商铺投资。据统计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40万亿元,去年6-9月持续超过43万亿元。
“这笔钱流向哪儿?我认为还是房地产。这使得商铺成为投资热点”。
不仅是居民存款,按照一份国际机构近期披露的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报告,武汉城镇化速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广州和南京。“这意味着在城市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武汉的商业发展处于快速成长期”。
王珏林表示,今明两年31家商业体开业,说明大家看好武汉的发展潜力,也是对目前经济实力的肯定。
王珏林也给武汉商业地产提了个醒,比如部分开发项目中商业比重过大,产品同质化普遍等问题。
王珏林还认为,目前城市的规划仅限于土地规划和城市总规划,而缺少对城市发展标杆的商业规划,例如城市商业规划或者社区商业发展规划,这样会为本已面对融资、招商运营管理难题的企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影响收获商业果实。
“如果只注重数量,城市商业发展就乱了,希望商业规划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他说。(记者张隽玮)
在今年上半年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网络购物销售额同比增长最快,增幅29.9%,百货、专门店增幅为个位数。而今年盈石观察到一则案例,线上与线下合作,线下销售增幅同比增长超两成。
今年3月8日,淘宝和国内微信、微博用户数最多的购物中心北京朝阳大悦城合作,就线上、线下的消费关系做了一个实验。北京大悦城拥有近20万微信会员,15万微博会员,40%处于活跃状态。
结果发现,线上线下消费打通,令这些用户在实体店消费金额增幅超过20%。而通过绑定手机号码,大悦城跟踪到活跃用户在淘宝上的消费记录发现,他们线上、线下购买的商品不太一样,购物心态不一样,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郑瑞声认为,通过这个案例,零售商应该有信心与线上消费一道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提升线下购物体验,让消费者松开握鼠标的手,到实体店中消费。
“这个案例完全是对我们对于之前关于电商思考的颠覆,或许对在座的各位有一定启发”。
从郑瑞声调研香港、北京、上海等购物中心的经验中,他建议武汉的商业地产持有者,“谁先适应商业的变化,谁先拥有对变化的思考,谁最先动手,谁就将取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