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写字楼渐复苏 业内人士提示不能盲目乐观
“昆明的写字楼昏睡多年之后,终于在去秋渐渐醒来”。一位业者用这话来比喻昆明目前写字楼开始复苏的情况,听起来还真很形象。
近来,随着入世在即以及国家在相关政策(如税费政策规定,1998年6月30日前建成的写字楼,在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期间销售,免征3%的契税)上的有力调整,以及城市的飞速发展,国内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写字楼市场正呈现出升温之势。昆明的写字楼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始复苏的。当然这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昆明市的城市地位正日益为世人认同;二是与当地政府的努力分不开。据了解,为了繁荣昆明写字楼市场,昆明市政府在1999年就专门出台了《关于在市区不再审批、同意建设高层建筑项目的决定》。这个停止对写字楼新项目审批的《决定》,为昆明写字楼的复苏创造了切实有效的条件。
都是“盲目”惹的祸
大约在半年前,据有关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昆明市的写字楼已出现阶段性过剩。去年,昆明市空置写字楼10.4万平方米,空置率高达60%,不良资产高达数亿元。
据分析,昆明写字楼是由于1998年、1999年盲目上马种下的祸根,2000年,对于许多写字楼而言,可谓是灾难性的一年,尽管写字楼价格一再下跌,但并没有激起购买热情。主要原因是写字楼的供给总量已严重过剩。有关部门对市区里的高层建筑进行的一次摸底显示,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有4幢;70年代的有10幢,80年代的有50幢;而建于90年代的则多达664幢。在这些高楼大厦中,写字楼占了较大的份额。昆明某房地产公司建在市中心的22层写字楼,整幢楼没有几家单位在办公。
另外一个让昆明写字楼走势疲软的原因是写字楼遭到了酒店的冲击。由于世博会前上马的酒店项目很多,世博会结束之后,绝大多数酒店普遍吃不饱,入住率只有三四成,很多酒店为寻找出路,于是专门开辟商务楼层用于出租,因酒店档次更高、办公设施配套更齐、物业管理水平更高,加之租金也不贵,所以很多企业更愿意在酒店办公。酒店的加入,使得写字楼雪上加霜。
也有业者认为,昆明空置写字楼出现这样的后果,与其说市场疲软,不如说有效需求不足与大量无效供给并存造成的结构性失衡。调查表明,写字楼不良资产的成因70%是市场定位不准,盲目投资、盲目跟风——也就是投资行为不够理性,拍脑袋决策造成的。
消化期漫长又痛苦
昆明写字楼醒了,开始复苏了,让人欣慰。但不能盲目乐观,据业内人士分析,在“入世”后,随着大量公司的进驻,一定时间内昆明写字楼的热销将是必然。但昆明写字楼要整体复苏,实现真正的繁荣,就目前昆明的状况而言,还要经历一个漫长又痛苦的消化期。
在往后的日子里,昆明传统写字楼的形势依然严峻,而那些与传统写字楼相对应的现代写字楼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这类写字楼具备交通、地段优势,内部功能设置现代化,具有优越的政策环境以及包括政府在内的一整套社会支撑服务体系。
目前昆明市场上“风光”的写字楼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它们大都在选址、内部功能设置、服务等方面很考究。如星耀大厦以打造资讯时代的新空间为切入点,预留了ISDN一线通、电话端口和internet宽带网接口、办公室内部IBM的综合布线系统、完全卫星电视共用天线系统等的设置,借助“数码楼宇”的概念,使得许多商家心动。而位于东风西路中段的三合商利写字楼借助的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昆明高新区则用综合优势——“甲级写字楼”吸引了商家的不少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