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果超市18年品牌成长路:从默默无闻到驰名商标
1996年,苏果以750万元起步从批发转向零售的时候,并不为南京本地人所熟悉,对于人们来说,“江苏省果品食杂公司”这个名字要比“苏果”响亮的多,时任苏果总经理的马嘉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把苏果品牌打造成一个响当当的超市品牌!”
品牌崛起—转型时代,开创新天地
后来的事实证明,苏果虽然是超市行业的后来者,但是后来者居上,一鸣惊人。从南京大本营北祖师庵开出第一家直营店起,马嘉樑带领他的马家军全面投入到开店热潮中去。马嘉樑深知,对于一个后来者来说,必须要在短时间内打下规模,形成连锁,才能站住脚跟。
但是早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也给新建立起来的品牌带来危机。由于开店过快,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商品管理跟不上,引起顾客不满,媒体也毫不客气的加以批评报道。马嘉樑看到这一情况,深感痛心。1998年8月份,苏果一方面狠抓服务质量,一方面借苏果连锁店实破30家契机,在媒体上发布了《过去不到之处请多多包涵》的致歉广告,画面上诚恳的抱拳一揖,让多少不快烟消云散,重新赢回百姓的信赖和支持。
通过直营和加盟双轮驱动,苏果品牌迅速崛起。到1999年,门店规模达到350多家,遍布苏皖鄂豫鲁。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几乎是一夜之间,这个有着红白相间的门头,绿色苹果logo的苏果超市遍布了苏皖的乡镇和城市。开放式货架、自行选购、商品全、这些都和过去的传统日杂店形成了了强烈对比,“苏果无假货,件件请放心”这句话被篆刻在了苏果品牌上,成为对老百姓的郑重承诺。
品牌成长——苏果模式,打造商业典范
从1999年至2006年的几年间,在马嘉樑的带领下,苏果排除各种外界困扰,坚持区域领先发展、多业态协同、根据地战略、开拓农村市场、直营和加盟双轮驱动等五大发展战略,取得了超常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符合实际的连锁商业发展之路。
同时,积极推进业态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等创新发展举措,弘扬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并独创出业界唯一的“苏果模式”,为政府、媒体、行业所关注。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大公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重量级媒体、频道对苏果模式从不同层面进行解读报道,报道总量达到200多篇。由于在开拓农村市场所出的突出贡献,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两次视察苏果、三次批示“苏果经验可以推广”。
一时间,苏果品牌声名大噪,无出其右者。
品牌升华——激战外资,扛起民族商业大旗
如果说马嘉樑打造的商业模式奠定了品牌的发展基础,那么在此期间和外资的惨烈对抗,更是对苏果品牌的一场盛大的“加冕”。
全球零售巨头们,如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普尔斯马特、欧尚、欧倍德、乐客多、每家玛、好又多、香港和记黄埔旗下的主力零售业百佳超市,都在2004年12月11日WTO开放前几年进驻南京,并迅速展开第一轮战略性布点。
由于外资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引起了马嘉樑的警觉和重视。在他看来,超市是民生行业,关系到老百姓的吃穿住行,让外资超市掌握市场是他不能容忍的。但当时,由于洋超市来势汹汹,国内超市在与这些洋超市的对抗中纷纷败落,到处是“狼来了”的哀叹声。
但在南京这个华东商业重镇,洋超市“不灵了”。
从沃尔玛的鸡蛋、家乐福的大米到欧尚的色拉油,外资频频用超低价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营造轰动效应,但无一不遭到苏果的迎头反击,而这种反击也越来越有针对性。敏感商品不会低于竞争对手,同类商品绝对保持市场竞争力;十大蜂窝阵围攻大卖场等策略的实施,让苏果牢牢稳住了自己的半壁江山。
在南京超市业腥风血雨的那些年,苏果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结果却是让消费者看到了本土超市的实力和勇气,也赢得了行业和竞争对手的尊重。
同时,苏果董事长马嘉樑作为“抗击外资的最后一道防线”,最终集万千宠爱与一身,荣誉“加冕”,谱写传奇。苏果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跨步的提升。
品牌回归——以便应变,服务老百姓需求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零售业遭遇寒冬,但是苏果并未就此消沉,而是苦练内功,强化企业内部改革,经营思路也开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从“经营渠道”向“经营商品”转变,门店质量得以提升。
这一年,苏果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功勋企业”称号。马嘉樑本人也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功勋企业家”。这在当时超市品牌众多的江苏超市行业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份殊荣。
但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商的崛起给实体店带来了冲击,苏果又要再一次迎接挑战。“回归零售本质,做老百姓身边不可缺少的朋友”成为企业的唯一选择。马嘉樑认为,“超市零售业已经过了打打杀杀的时代,现在必须要回归到零售本质,用心经营我们的门店和消费者,用好的体验留住我们的顾客。”
在这个阶段,苏果沉下心进一步开拓便民服务,调整商品结构、优化业态组合,建立直采基地,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与此同时,苏果不忘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汶川地震救灾、抗雪保供、抗击非典、捐助希望小学、养老院、为农民的滞销菜解决卖难、在“食盐事件”当中平抑市场,等。用一系列踏实而暖心的举措稳住了客流,让苏果品牌进一步深入人心。
从1996年至今苏果直营网点发展到1400多家,品牌影响力覆盖苏皖鄂三省。
从2004年的9.87亿到2012年的130.15亿,不到10年的时间里,苏果品牌价值增长了十多倍。
2011年,苏果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 “驰名商标”。
“如果有一天苏果不开门了,我会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我们的生活早已经和苏果血脉相通了”一位苏果的老顾客这样说。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对苏果品牌的最大认可和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