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沃尔玛零售诊所进军中国的机会和挑战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零售业发展一直不如人意。随着过去几年的实践,零售诊所这一新型的商业形态日益受到美国各大零售巨头的青睐。两大药房——CVS和沃尔格林(Walgreens),两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和TARGET都已经在这一领域耕耘了好几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零售诊所主要提供执业护士的诊治服务和许多低收费的检验服务,这种无需预约的简便的服务吸引很多只有小病的人群。目前,美国的零售诊所已经超过1600家。
不过,沃尔玛的门店式诊所目前最为引人关注,这不仅因为其是零售业巨头,其新业务有着标杆式的意义。更重要的在于医疗领域的发展日益火热,大量其他行业的公司都在谋划进入,沃尔玛如果成功将大大推动其他资本的进入。
沃尔玛运营医疗相关业务已经有多年,从最早的药店到医疗保险,最后才落到门店式诊所。早在2011年,沃尔玛刚开始运营其诊所的时候,其医疗保健业务就占了整个门店收入的11%和山姆会员店的5%。
沃尔玛运营门诊有几大优势:首先是整个集团有110万员工,这些员工的普通疾病都可以通过门诊解决,而且只收取4美元的费用,这为沃尔玛节约了大量的费用。其次,沃尔玛的人流量极大,用户普遍对价格较为敏感,在远离城市中心的非医疗发达区域较为容易吸引平台用户。其门诊价格是40美元一次,和很多远程问诊的价格相差不大,价格优势较为明显。最后,沃尔玛自身拥有药房并销售医疗保险,门诊与前两者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整个医疗部门的扩张。
不过,美国市场对门店式诊所依然有不少质疑,认为这样的诊所并不能代替基础医疗服务,执业的医生助理和护士提供的毕竟是有限的服务,只能作为未来医生进行诊疗的参考。但这并不会阻碍沃尔玛进入这一领域的步伐。目前,沃尔玛已分别在德克萨斯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独立开办了6家店内“沃尔玛保健诊所(Walmart Care Clinics)。这些诊所的服务全都是沃尔玛自身来运营,而不再是像之前的与别的医疗机构合作。这表明沃尔玛在经过数年的尝试后认为,门店式诊所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目前零售诊所在中国还尚未起步,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零售诊所的发展会迎来一个高峰期,但无论是客户群还是运营方式却和美国迥异。
在分析零售诊所的机会之前,有必要看一下美式零售诊所在中国可能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基础医疗基本由各级医院来解决,而且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真正的基础医疗机构——社区医院的问津者匮乏,这是因为中国消费者的信任问题所导致的。所以零售诊所在中国也会遇到这个问题,消费者无法信任由医生助理和护士来为自己诊断。其次,中国的人口分布极为密集,用户很容易就获取相关的医疗服务。虽然郊区的医疗条件相对缺乏,但随着医院投资的兴起,这类需求将会得到缓解。最后,中国的医疗服务价格长期被扭曲,零售诊所的价格优势在中国并不存在。
那么零售诊所在中国的机会到底在哪里呢?
在过去的10年,中国的慢性病呈现爆炸式增长,高达数亿的慢病人群需要长期的指导和咨询,由目前已经很忙碌的医疗机构来承担这一角色显然是不现实的。零售诊所则正好起到了填补市场空白的机会。
中国的病人无法相信普通的医生,但慢病人群在确诊后的服务完全可以让社区医院等底层的医疗机构完成。慢病人群需要长期的跟踪服务,这主要是通过检查化验并通过指标来判定下一步的治疗——包括用药、运动和饮食指导等。
尽管目前的社区医院完全可以承担这一角色,但零售诊所依然有其优势。首先,零售诊所跟随大型商业综合体,交通方便、人流量大。这有利于其吸引上班族,很多工作人群对服务要求高,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为了小病去医院。
其次,随着城市中心人口的向外迁移,郊区的医疗服务资源较弱,但大型商超并不缺乏,沃尔玛的门店式门诊非常符合这类社区。
最后,零售诊所开设成本较低,有利于大规模复制,很容易树立品牌形象,加大公众对其的信任度。想比社区医院,更容易吸引新一代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