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写字楼市场的2006:在困惑中寻找春天(1)

 当前,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始要求写字楼市场打破车位少、电梯慢、物业不到位等市场“瓶颈”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


写字楼市场的2006:在困惑中寻找春天


   伴随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楼宇经济逐渐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由此带动写字楼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并大有盖过其它地产类产品之势。以最繁华的市南区为例,以服务贸易为主力的楼宇经济板块正在迅速成长,数码港、海信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世界贸易中心、福泰广场、黄金广场、丰合广场、华仁大厦、东海国际大厦、英德隆大厦等30多栋智能化楼宇中,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机构和企业。

   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1—11月,我市办公用房开发投资额14.8亿元,同比增长154.9%,新开工面积3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9.3%。在2005年,TOP·颐和国际等一批写字楼封顶销售,西海岸的国际贸易中心、海尔路的莱钢大厦以及主城区的国华经典、鲁邦广场、远洋大厦、东海路9号等高端写字楼破土动工,另有乾豪国际广场、二疗改造项目等即将浮出水面———承接这一增长之势,2006年的写字楼市场将大有作为。


   有业内人士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的这段时间将是写字楼市场的一次春天。作为楼宇经济重要依托的写字楼市场,如何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更好地为楼宇经济乃至总部经济打开通道,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困惑:如何突破往日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我市写字楼市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来自权威部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我市写字楼市场是依托城市中心区和商业区而发展的,难以达到楼宇经济所具有的聚集性、关联性、高端性等发展要求。客观来说,当前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相对滞后。


   受历史局限,我市早期商务楼宇发展的自发成分较大,全市缺少统一的规划布局,致使目前青岛商务楼宇的聚集程度较低,在空间上表现出相对分散布局的状态,缺少如伦敦的牛津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道、东京的银座及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等商务中心区。


二是功能定位不清。


   商务楼宇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其与会展、商业、星级酒店、文化娱乐等产业的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关系,楼宇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写字楼定位的细分,而不是如目前的亦商亦住等形态。目前,在商务楼宇比较集中的香港中路地区,文化娱乐等设施严重缺乏,其中,文化娱乐设施建筑面积比例不足1%。


三是设施配套不完善。


   楼宇经济的高端性是指设施环境的高档次和管理服务的高水平等。目前,我市能够达到5A级写字楼水准的物业匮乏,商务楼宇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水平较低,许多商务楼宇的设施都难以达到国际化的标准。


   有关专家认为,以上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根本的解决,不仅会影响今后高端商务活动的开展和难以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的进驻,而且可能会形成青岛楼宇经济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