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虹商场两大股东一增一减分歧初现
近日,天虹商场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化广受市场关注。合作了三十年的两大股东,一家大手笔减持,另一家同时增持,这在天虹商场上市之后还是第一次。“一增一减”背后,是天虹商场近三年来增收不增利的现实。尽管公司近年来先后进入商业地产领域、拓展微信合作、加强网上销售,但都收效甚微。分析人士指出,天虹商场第二大股东五龙贸易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较高,随着天虹商场业绩增长明显放缓,不排除其通过减持继续兑现相关投资收益。
二股东大笔减持
天虹商场7月9日发布公告称,五龙贸易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7日通过协议大宗交易方式向天虹商场控股股东中航国际深圳公司出售天虹商场3100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87%,减持均价为9.61元/股。与大宗交易通常折价交易不同,此次天虹商场两大股东间的交易价格采用了当日的开盘价。公告同时显示,2013年7月10日至2014年7月7日,中航国际深圳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中航投资累计增持天虹商场3710.912万股,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4.64%。
作为天虹商场的发起人股东,中航深圳与五龙贸易的合作至今已超过30年。二者持股比例一直非常接近。1984年4月3日,深圳市天虹商场与五龙贸易公司(港资)签署《合资经营“天虹商场”合同书》,引入外资股东。上市后,中航深圳和五龙贸易分别持有天虹商场39.52%和38.75%股份。凭借不足亿元的投资本金,五龙贸易在获得高额分红的同时,所持天虹商场的市值一度超过75亿元。
据了解,五龙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为对外投资及管理。黄俊康是五龙贸易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黄俊康及其夫人间接控股莱蒙鹏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进而拥有莱蒙房地产(深圳)有限公司等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子公司。
2011年以来,宏观经济和零售行业的变化,令长期快速增长的天虹商场放慢了脚步。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2011年,天虹商场扣非净利润从2.29亿元增长到5.63亿元,四年间增幅达146%;然而,从2011年开始,天虹商场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公司2011-201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0.36亿元、143.77亿元和160.32亿元,扣非净利润则为5.63亿元、5.66亿元和5.70亿元;2014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6.22%。
“轻资产”变身“开发商”
面对电商的冲击和零售行业的调整,天虹商场也在调整发展模式。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加大自有物业的比例。
上市之初,天虹商场“轻资产”快速扩张的模式广受资本市场追捧。国信证券2010年5月的一份研究报告就以《天虹商场:轻资产的创新型连锁百货》为题,认为轻资拓展为主,可以避免因新项目投资带来业绩大幅波动。然而,在综合成本上涨、电商等新业态的冲击下,“轻资产”类连锁百货受到严重冲击。
“试水”商业地产,成为天虹的选择。2010年11月开始,天虹商场陆续拍下了五宗地块,分别位于厦门、苏州、南昌、吉安、深圳,主要为商业地产项目和建设总部大厦。公开资料显示,南昌九洲天虹项目预计投资4.4亿元,江西吉安项目计划投资总额4.29亿元,厦门会展北项目计划投资6.32亿元,总部大厦建筑工程预算6.6亿元。此外,天虹商场在苏州相城竞得3.86万平方米的地块用于建设商业项目。消息人士介绍,该地块将建设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的5栋商业物业。
“零售类企业借助商业地产快速成长的案例很多,但该模式需要强大的品牌资源和专业团队运作。”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购置自有物业可以降低租金等风险,但房地产“只赚不亏”的时代已经过去,大规模投资商业地产或加剧业绩波动,且自建物业对企业的资金要求也较高。
2014年1月7日,天虹商场发布《关于苏州市天虹置业有限公司委托常州莱蒙都会置业有限公司对苏州项目进行全面委托管理的公告》,委托常州莱蒙对苏州相城项目实行全面委托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服务费包含项目委托管理费与项目物业销售服务费,预计交易总额不超过6425万元。
谋“多元”难改经营困局
在进行商业地产开发的同时,天虹商场在线上业务、门店购物中心、便利店等方面已有布局,但目前来看对业绩贡献有限。
2013年9月,天虹商场联手腾讯微生活打造了天虹应用平台,此平台通过腾讯微生活,将商场商品、优惠和服务信息上传,让顾客通过订阅获取个性化资讯。受此消息影响,天虹商场二级市场股价11个交易日上涨近80%,一度超过每股14元。然而,随着概念的冷却,微信合作、“微店”推出等更多实现的是展示商品、绑定会员卡等功能,加上公司2013年净利润成长缓慢,之后公司股价回到9元附近。
此外,天虹商场2013年积极推进现有实体门店向购物中心化转型。2013年10月26日,天虹商场首家购物中心——深圳宝安中心区天虹购物中心全面开业,此外公司在江西和浙江地区的购物中心筹备工作也在推进。2014年,天虹商场计划“从顾客需求出发,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全力推进现有实体门店向购物中心化”。然而,曾被零售百货视为业务创新的购物中心模式,由于近年来商业地产快速发展,过剩迹象已很明显,广东某市甚至出现了一条路上有9个Mall的现象。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深圳购物中心存量达到220万平方米,未来3年深圳购物中心还将大幅增加,预计2016年将达约350万平方米。对此,天虹商场一位中层人士表示,百货类公司蜂拥投建购物中心确存在一定程度的“跟风”。
同时,拓展并运营便利店业务也是天虹商场今年重点经营计划之一。近日,第一家天虹“微喔”便利店开始试营业,与传统便利店不同,天虹“微喔”还提供网络购物区域,顾客可以使用店内的平板电脑进行购物。但事实上,便利店的竞争也已非常激烈。深圳现有的便利店品牌众多,传统全国类连锁店有7-11、ok便利店、喜士多、全家,深圳本地的百里臣、万店通,华润万佳旗下的VanGO便利店,此外还有美宜佳、快客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深圳每325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饱和度为全国第三。深圳起家的天虹商场,拓展便利店业务成效如何,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