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卡已不挣钱 “黄牛”末路折射百货业颓势

傍晚的北京潮湿闷热,崇光百货商场门口人来人往,时不时夹杂着倒卡“黄牛”的低声叫卖。张明斜靠在自己的摩托车上,若不是一个一边叫卖倒卡的黄牛过来跟他递了支烟,谁也想不到他也是倒卡的。“不挣钱,现在白天我做装修,晚上过来看看。”张明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他不去前面叫卖,是因为喊一天下来,根本没有卖卡的。“跟以前不同,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之后,就收不到卡了。”目前张明的主业已经转移。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甘家口大厦门口,以往甘家口大厦的倒卡黄牛,现在已经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见记者询问,她小心谨慎的回应:“有卡吗?94折到97折不等。”她也向记者表示,“现在收不到卡了。”而复兴门附近靠倒卡开起奥迪的黄牛们,早已不知去向。

据报道,消费者在过去两年中光顾大卖场的频率呈小幅下降趋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零售预付卡消费的增长放缓。零售预付卡在通常被作为公司福利或互相馈赠的礼品卡,一般可以在各大卖场、超市或百货公司使用。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的反腐败措施限制了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零售预付卡发放数量,从而导致零售预付卡消费增速放缓。北京万方西单商场有限责任公司秦秀敏承认,中央八项规定、反腐败、反公款消费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3年年报披露“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用”科目的公司共1691家,合计的业务招待费共101.12亿元。2012年年报披露“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用”科目的公司共1760家,合计的业务招待费共140.32亿元,同比2012年,下降了27.94%。进一步看,这1691家上市公司2012年披露的“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用”之和为110.91亿元,同比下降8.83%。

中国百货业协会相关人员介绍说,八项规定出台后,高端消费品急剧大幅下降,购卡的少了,而购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单位,个人消费购卡者很少。各商场在购物卡的销售量上大幅下降。

2012年翠微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9.48亿元,同比2011年增3.01%,净利润1.48亿元,同比2011年增12.62%。公司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4倍,而2013年,翠微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685亿元,同比2012年减少5%。利润总额1.82亿元,同比下降9.20%。翠微股份在其年报中解释,“三公"消费减少,高端消费降温,实体零售竞争加剧,经营形势持续走弱。全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下滑1.9个百分点至8.9%,北京市百货业态零售额增速下滑5.54个百分点至1.11%。

更加对百货业不利的是电商的崛起。2013年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数据显示,网络购物销售增长31.9%,增速分别比百货店、超市和专业店高出21.6、23.6和24.4个百分点。

大多数百货企业增速下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报道,北京百盛购物中心复兴门店的调整于去年年底就已悄然拉开。百盛连续两年的业绩下跌,据报道,位于望京商业中心的华堂商场已于近期停业,将改造成写字楼或办公楼出售,而位于大钟寺的中坤广场去年年底就着手于将零售业改为写字楼。

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朱凌波认为百货商场受电商和超市的双重打压,虽然有其生存空间,但是转型也迫在眉睫,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化是其方向。很多百货商场也在学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朱凌波认为三四线城市百货业可能还是主流,在一二线城市衰弱比较明显,国际上也是这样。

百货业门口的倒卡黄牛党作为一个灰色产业链,曾经让一些人风光满面。据媒体报道,他们以9折—97折的价格收购各种购物卡,然后以稍高的价格卖给更大的黄牛,或者自己蹲点在商场卖卡点,结账点,替顾客刷卡,赚取差价,业务好的,月薪上万,更有媒体报道黄牛回收购物卡一年至少赚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