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百货化三大推手:百货、休闲服装、家电连锁
在超市百货化的背后是鞋服、生活用品等商品在百货商场的大幅度减少。受电商冲击、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百货、休闲服装、家电连锁三大传统零售行业迎来改革升级阶段。在三大行业对商品品类的调整中,直接促进了超市百货化,推动品牌服装等商品进入超市。
百货商场:去零售化 打体验牌
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办公文具、生活用品甚至鞋服这些商场昔日的专柜、店铺如今正在大幅度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餐饮、儿童娱乐等业态。去年万达百货“全面取消服饰业态”虽然最后确认为乌龙事件,但在传统零售的变革中,去零售、加体验已是主旋律。
几年前还快速扩展的中国传统零售业,如今却遭遇频频关店的尴尬,陷入生存危机。在业内看来,除了大环境经济增速的放缓,更重要的原因是传统零售业的同质化竞争和电商冲击。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去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9.1%,增速较上年放缓1.1个百分点,创1999年以来最低,显示出目前传统零售业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国家统计局数据则显示,去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增幅较上年大幅下滑7.3个百分点。
如今百货购物中心化已是百货转型的重点,在北京仍只保持纯商品经营的百货店已凤毛麟角,纵观北京市百货大楼、汉光百货、君太百货、新世界百货、新光天地等主流梯队,均纷纷引入了餐饮、儿童等体验型业态。作为新中国第一店的北京市百货大楼也在跳脱过去以商品经营为主的模式,向体验、娱乐业态更丰富的购物中心看齐。去年,其六层曾引入近5000平方米的餐饮业态。
品牌商:集体沦落 寻求突破
在电商和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双面夹击下,国内服装品牌集体沦落。那些曾广受追捧的班尼路、森马等休闲服装品牌频传关店消息。
根据拥有班尼路、S&K、ebase及I.P.ZONE四大休闲服饰品牌的香港德永佳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占据德永佳服装零售业务85%的内地零售业务于2013-2014财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9.2亿港元和41亿港元,同比分别下滑15%和17%。并且,两年内德永佳分别关闭了内地224家和388家店铺,营业员共减少3782人。
在城市的核心商圈,这些服装品牌专卖店多已不见了踪影。日前,一直走在这些休闲品牌前列的美邦也在前不久黯然关闭了其位于王府井步行街的北京最大旗舰店。
国内休闲服装“黄金年代”已经过去。虽然几乎所有的服装企业在解释业绩不景气的时候都会提到国内需求增长放缓、竞争激烈以及外资快时尚品牌“围剿”,但在业内看来,服装品牌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和快速扩张已不再适合市场。
昔日的高光服装品牌如今开始触电探索O2O模式,通过改变线下销售模式,增加线上销售渠道来寻求突破。
有业内分析指出,与国外服装品牌相比,国内品牌产品款式、店铺布局的同质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短板。在消费者个性需求越来越突出的趋势下,同质化不仅加剧了行业竞争,还容易把企业做死。
家电连锁:放缓扩张 加速融合
在电商低价冲击,店租、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下,家电连锁结束了“疯狂”的跑马圈地,进入到慢发展时代。如今的家电连锁企业已不再将竞争的矛头互相指向对方,而是指向了天猫、京东商城等线上商城。“双11”、“6·18”这样的电商造节已足以让传统家电连锁企业感到“杀机重重”。
有业内分析指出,由于目前不是家电零售的迅猛增长期,因此大规模的门店拓展已然成为历史,而且未来两三年依然是门店数量调整洗牌期。
在家电连锁企业看来,当下的家电零售并不是以门店拓展数量作为增长点,而是侧重需要打造更具魅力的门店,并向消费者提供全面强大的服务。
此外,加速线上线下融合也是家电企业发力的重点。根据易观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中国B2C网上零售交易份额中,可以看出国美在线的市场份额仅为1.2%,而天猫为48.4%、京东为20.1%。国美在线表现平平,甚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线下老版零售巨头,国美对于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国美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国美在线与线下店面在物流配送、IT技术、网站页面以及供应链优化上都做了整体大整合,现在才到了发力的阶段。去年,国美在线与天猫达成战略合作,据国美在线方面透露,目前约有15%的销量来自天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