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标准重定能否避免酒鬼悲剧重演?
国家卫生计生委27日发布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结果,结果显示白酒产品中邻苯二甲酸二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分别在5mg/kg和1mg/kg以下时,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自2012年12月以来,白酒中塑化剂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最受关注的“酒鬼酒塑化剂风波”更是令白酒行业谈之色变。
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协调下,原卫生部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卫计委指出,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工作严格遵循国际通用的风险评估原则和方法,充分利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项检测和监督抽检数据,并考虑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模式和特点,科学回答DEHP和DBP的健康危害以及我国居民的膳食暴露水平及其潜在风险等问题。
卫计委指出,考虑到本次评估所涉及的食品类别和样本量的局限性等不确定因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认为,白酒中DEHP和DBP的含量分别在5.0mg/kg和1.0mg/kg以下时,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回顾,2012年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曾于11月22日发布公告,证实“酒鬼”酒塑化剂超标,确定50度酒样品中含有塑化剂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为卫生部标准0.3mg/kg的247%。
据资料显示:当年“酒鬼塑化剂风波”造成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申请股票当日起停牌;2012年11月20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告,湘西自治州质监局对酒鬼酒公司进行执法检查;酒鬼酒产品在全国各大卖场等开始大量下架等现象。
有人说塑化剂标准不合理,酒鬼无辜中招;有人说塑化剂重定可能会挽救白酒行业;今天卫生部重定塑化剂影响几何?
微酒观察:亡羊能否补牢?塑化剂标准重定能否避免酒鬼悲剧重演?
步步惊心:从产能担忧开始,三公打击高端消费,塑化剂冲击大众消费。
去年塑化剂事件,正值白酒行业各种利空消息不断出台,从产能过剩的担忧,高端白酒价格问题,多数的担忧仍然停留在行业内部。但三公消费限制的出台,彻底击垮高端消费。然而行业的利空消息并没有止于此,一个塑化剂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冲击普通大众的白酒安全认知。更出现了“屌丝逆袭”的一幕,水晶皇将茅台在香港送检,茅台被迫召开发布会。
塑化剂事件,多数企业选择了沉默,但行业知名人士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数的看法认为塑化剂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白酒没有添加塑化剂的动力。如果存在只有可能是在包装环节,并且不会到造成人体伤害的量。更重要的是,塑化剂事件并没有实际的伤害案例出现。
时至今日,可以明确证明行业人士判断的正确,塑化剂事件风波已过,并没有给行业大众消费带来太大的影响。消费者对这一传统的饮料仍然保持着足够的安全信心。但当时对酒类板块的股市冲击较大,A股的大牛股贵州茅台连续下跌。
是不是多此一举:风波已过,有没有必要再提?
塑化剂风波事件,凸显出国家标准的缺失。事情的风波在今天看来毫无疑问已经过去。此时卫计委出台白酒塑化剂评估结果,有没有必要再次重提。行业营销专家晋育峰认为,此次行业发布的评估值标准是“健康风险可接受”标准,而不是国家标准。他表示,塑化剂风波过去良久,消费者已经逐渐淡忘,而欧美国家对塑化剂的管控标准是在上游食品接触材料而非食品本身,出台多此一举。而市场层面看,此次标准公布,并没有获得行业太多的关注。微酒个人号的朋友圈中各行业大佬都对此事表现平淡。
微酒观点:应对消费者负责,也规避行业未来风险!
微酒认为,虽然塑化剂事件的风波已经过去,但是白酒的塑化剂问题仍然需要给消费者一个明确且负责任的反馈。这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长久基石。我们认为,此次发布的评估标准是风险可接受,监管部门应制定更为有效的标准,并真正的在生产各链条的领域制定标准。
此次标准的发布,未来有利于规避行业的风险事件,更重要的是,虽然消费者现在已经淡忘,但是可以规避酒鬼悲剧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