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技术在非织造工业中展示巨大发展潜力

为了使非织造材料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除了要进行染色、印花等加工外,还常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芳香、拒油拒水、防污、阻燃和抗菌等各种功能后整理。在后整理工艺中,随着人们对微胶囊技术在非织造领域中应用认识的不断加深,微胶囊也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加工中,微胶囊技术开始在非织造工业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蓄热调温微胶囊  提升非织造面料温控功能

  美国Triangle公司宣布合成了直径为15μm~40μm、具有热能吸收和释放功能的蓄热调温微胶囊,并用其整理织物表面,得到了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非织造面料。Triangle公司在聚丙烯腈的湿法纺丝过程中加入质量分数约为7%的蓄热调温微胶囊,通过喷丝板挤出制成纤维,微胶囊得以直接嵌入纤维内部,使胶囊内部的相变物质更稳定地存在于面料中。

  蓄热调温微胶囊就是将特定温度范围的相变材料(PCM)用某些高分子材料包覆起来,制成直径大约1~30μm常态稳定的微胶囊固体颗粒。蓄热调温微胶囊选取的芯材主要是石蜡类烷烃,壁材要求成膜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好,以防芯材在外力作用下渗透。采用蓄热调温微胶囊后整理工艺流程为:制备蓄热调温微胶囊→采用浸渍法对非织造布进行整理(二浸二轧)→预烘→烘焙,整理制得的可调温蓄热非织造布可用作坐垫材料、窗帘面料和墙布等。

  Triangle公司行政副总裁Figger表示,微胶囊技术在非织造布中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微胶囊的3个性能。一是隔离性能,一些具有光敏、热敏或生物性的材料作为芯材被包埋后,在需要释放的时候,利用光、热、压力及生物作用等手段破坏壁材,即可释放出材料;二是缓释性能,芯材通过囊壁逐步渗透挥发,延长了作用时间;三是发泡性能,当微胶囊处于一定温度下时,芯材溶剂气化,壁材被膨胀形成一个气泡,便可达到发泡的目的,该性能主要用于发泡印花上。这三项技术的同步应用,是非织造面料实现温度调节的最重要因素。

  消毒整理微胶囊  保护工人不受药剂侵袭

  德国Sandler推出一款可用于防护服装的消毒整理微胶囊。

  Sandler公司亚洲区高级销售经理Klaus指出,某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剂,迫切需要防护服来保护工作人员不受化学药剂的侵袭。之前生产此类防护服时有两种不同机理的整理方法,一是利用活性炭处理织物,但是活性炭吸附化学药剂后的解吸问题尚未很好解决;二是用氯酰胺处理织物,其缺点是在一定湿度下容易释放次氯酸盐,会引起皮肤炎症。而将消毒整理微胶囊用于非织造布面后整理过程中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将反应性化学消毒剂包裹在半渗透聚合物的壁材中制成微胶囊,反应性化学消毒剂是不能渗透和通过壁材薄膜的。若有选择性地让有毒化学药剂透过壁材进入到微胶囊内,使反应性化学消毒剂在微胶囊内部和有毒化学药剂进行反应,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微胶囊中的反应性化学消毒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还可通过树脂整理等方法固着在非织造布中,不会被热、湿和光所分解。化学消毒剂微胶囊在防护服中的应用是化学防护服新的研究方向。”Klaus解释道。

  此外,该消毒整理微胶囊还可以搭配紫外线吸收剂微胶囊同步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微胶囊可以避免长时间的强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分子分解,提高防紫外线性能。防紫外线微胶囊整理工艺是制备防紫外线微胶囊,并将其均匀地涂敷在非织造布上,用轧辊使非织造布上的微胶囊破裂,让紫外线吸收剂被非织造布吸收,然后干燥。“消毒整理微胶囊和抗紫外线微胶囊搭配使用,可使户外工作人员既免去太阳直射的困扰,又可以达到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功效,可谓两全其美”。Klaus说。

  纳米微胶囊  完美实现多种功能叠加应用

  英国Alkex公司目前实现将纳米技术与微胶囊技术融合发展,并开发出仍旧处于发展期的纳米微胶囊。该纳米胶囊同时具有微胶囊包埋技术和纳米微粒的优势,在非织造布领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Alkex公司技术副总监特克塞尔表示,根据实验结果显示,纳米微胶囊可以完美实现多种功能的叠加应用。包埋气体制备蜂窝状纤维材料就是一个成功的应用实例,制得的纳米纤维可以用于高性能的运动或太空服装材料;稀土远红外保暖保健材料是纳米微胶囊应用在非织造布中的又一实例,该材料有望用于服饰内衬、床上用品和鞋帽等的制作,具有良好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在不远的将来,纳米胶囊还会在纤维中作为传感器或药物的载体,发挥其在医疗方面的作用。

  “公司目前正在尝试在经纳米微胶囊整理后的非织造材料中添加芳香剂产品,使得产品在提供良好性能的同时,拥有吸引人的气味。”特克塞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