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认证新规实施 福州超市少有食品敢称有机

国家重新修订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两个多月后,记者调查福州市场发现,以前随处可见的有机食品,如今很难买到。记者逛了10多家商超,只见到三家门店有售。业内人士表示,新办法实施后,有机转换食品将退出市场也是令市面上有机食品数量大减的原因之一。

在福州古田路、工业路多家超市,记者发现,以往琳琅满目的有机蔬菜、有机大米、有机奶粉和有机米粉等大大减少,部分超市甚至难觅有机食品的影子。

为何新规执行后,有机食品数量骤减?“新办法实施后,有机转换食品已退出市场,一些与有机擦边的食品也不得再销售。”超市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主要是现在一些产品还没有进入认证程序,所以难以得到认证标识。不过也有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因为新的有机认证办法要求严格所致。比如,以前在有关有机配料含量等方面没有明文规定,有些商家只要加入一点有机配料,就宣称是有机产品。新规执行之后,有机认证新规中的要求大大提高,很多原有的商家便自然被淘汰出局。

有机苦瓜28.5元/500g、有机西红柿25.8元/500g、500ml有机酱油39.8元、300ml有机香醋19.8元……记者连续走访了几家卖场后发现,和普通商品相比,有机食品可谓量少而“金贵”。以苦瓜为例,超市普通苦瓜的售价约为5元/500g,是有机苦瓜售价的六分之一。或许是为了招揽顾客,不少有机食品还推出促销活动,不过消费者似乎并不太买账。

在古田路一家大型超市的蔬果区,记者看到仅有产自青岛的蓝莓有“有机食品”标识,所有蔬菜的包装上均没有“有机蔬菜”的标识,大多只在包装上贴着“绿色”或者“无公害”标签。“有机蔬菜价格通常会比普通蔬菜贵3倍至5倍,很多消费者觉得贵,而蔬菜保鲜期就那么几天,卖不出去就坏了。我们如果进有机蔬菜,亏本太大了。”蔬果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蔬菜,以往有机大米在超市也并不少见,但昨日记者在几家超市寻找有机大米却难觅踪影。少了“有机”,一些大米标识变成了“原生态”。“原生态大米也是不施农药化肥的,跟有机米差不多。”超市人员解释说,有的大米此前就是有机的,只不过少个新认证而已。

对此,一些绿色有机食品销售业内人士表示,有机转换食品将退出市场也是新规的主要变化之一。在新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执行后,整个行业面临一场淘汰和洗牌,市场上有机食品数量锐减主要是淘汰了一些“伪有机食品”。据介绍,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并拒绝基因工程生物及产物,而且还对周边环境、土壤、水分等有严格要求。由于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存在较大利差,容易滋生“伪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新规加强了监管力度,有利于倒逼行业更加规范。

相关链接

1.什么是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是指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符合该标准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2.如何鉴别有机食品真伪?

鉴别是否真的有机食品,要认准产品上有没有“三要素”,即有机产品国家标志、认证机构名称和有机追溯码。购买到有机产品后,消费者可刮开有机标识上的涂层获取有机追溯码,到国家认监委网站输入查询是否为有机产品。

3.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为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