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红冰棍为何难进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

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西单、朝阳北路、劲松、豆各庄附近的许多小食杂店都看到了“东北大板”的身影。在劲松附近的一位冷饮批发商司先生说:“这个牌子自己供货不走批发,但我知道好多小店都卖这冰棍,一天出货几十根,许多有同价位产品的品牌都感受到了压力。”

东北大板冰棍的生产厂家黑龙江大庆红宝石公司的销售经理周春茂接受北青报采访时说,现在北京6000多个网点销售,但他每天除了马不停蹄地“谈生意”、“多铺货”、“占领市场”外,“打假”也成为其中最紧迫的工作之一。

白领圈子流行“东北大板”

在朝阳北路的一家烟酒冷饮店内,一个明显的“红宝石”字样的绿色冰柜里摆放着四种东北大板冰棍。店家介绍说,“刚开始,总有顾客来问有没有‘东北大板’,我说“大阪”不是日本的么?后来才知道闹了笑话。既然有人买我就联系进货,很快就找到总代进货了,现在卖得挺好。”

店家告诉北青报记者,冰棍进价2.5元/根,零售价3元/根,先试着进了20根,有人一次就买了10根,就立刻一次定了40根。现在“世界杯”期间,冷饮的需求量猛增,“东本大板”用蜡纸包装的最像“冰砖”,也是畅销款。

某影视公司员工孟小姐说,第一次知道“东北大板”是到东北出差,今年夏天居然在公司楼下的小卖铺看到有卖的,她当即买了40根。

在京没有分销商 自建6000多个网点

与许多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品牌相比,“东北大板”在北京及周边都没有工厂,从黑龙江大庆工厂生产后,再通过全程冷链运抵北京。

冰棍必须在-18摄氏度的条件下储存、运输,“东北大板”是怎么从黑龙江抵达零售终端的呢?周春茂介绍说,冰棍被生产出来后装入厢式冷链专用车,送到北京的总部租赁的冰库。再由公司的冷藏车按照订单逐一网店配货,“要10根、20根的也送,虽然辛苦但也没有办法”。

周经理解释说,通过总代、二级代理的方式虽然省事,但是每一层都有利润分成,最后要么产品涨价,要么都赚不到钱。所以他们在北京尝试直接送货的模式,没有中间商,全链条由公司负责配送。

今年夏天,“红宝石”开发市场的策略是给小卖铺、便民店等免费使用价值1800元专用冰柜,每个月还返60元电费,条件是销售“东北大板”产品,但没有销量限制。通过这种方式,“红宝石”已经在北京6000多个网点有售。

超市等渠道难以进入 “李鬼”品牌搅浑水

记者发现,沃尔玛、家乐福、京客隆等大型商超都难觅“东北大板”。周经理说,“我们当然想进入这些渠道销售,但是谈了几家都很受挫折。一是进入超市都要进店费、条码费等,我们产品的毛利率太低,支持不了这些开支;二是商超的账期最少30天,占压资金,我们也受不了。”

此外,周经理还在苦恼“李鬼”—“红宝石”冰棍好卖,一些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上市抢生意。他说自己包里还装着执法部门对“蓝宝石”公司的处罚通知书复印件。起因是有不少微博上的网友说“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各色冰棍都在包装上写着“东北大板”,究竟哪个正宗啊?周经理经过调查发现,“蓝宝石”公司有生产许可证,属于“傍名牌”销售;“绿宝石”是一家三无公司,产品质量堪忧。

北京市场竞争激烈 新品牌进入抢地盘

北京冷饮市场在北京范围内的冷饮零售终端已超过10万家,保守估计购买冰柜的零售网点超过5万家。传统的冷饮产品主要依靠便利店、路边摊这样的零售终端,以及大型超市和连锁专卖系统为代表的家庭批发渠道和专卖渠道。和路雪、蒙牛、伊利、雀巢等知名品牌仍是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洋品牌”的高端产品扎堆购物中心开专卖店,除了哈根达斯、芭斯罗缤等老牌冰激淋店外,还有本杰瑞、宾格瑞等新秀加入。

北青报记者在798艺术园区内的3D博物馆冷饮店看到,一种香蕉、桔子、葡萄等口味韩国品牌宾格瑞“吸吸冰”颇受小朋友的喜爱,售价每个7元,比国内同类产品贵了几倍。一些新品牌的进入正在抢夺冰激凌冷饮市场的份额。除了东北大板这种国产地方名牌外,还有韩国等地的冷饮也在悄然热销。

曾有统计北京冷饮市场的盘子有4亿元,冷饮销售的旺季到来,各个知名品牌都在“拼”占领市场的网点。但由于北京冷饮协会去年已经在民政局注销,现在并无相关的行业协会接管,这个数字一直没有更新。无论如何,新品牌、新产品进入北京冷饮市场,竞争会令价格更合理,还能给北京百姓带来更多新奇或怀旧的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