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从埌东到五象 写字楼紧跟城市发展

从邕江桥头到南湖桥头再到金湖广场一带,从竹溪立交到东盟商务区再到五象新区、安吉CBD……翻开过去十几年南宁写字楼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写字楼的发展布局紧跟着南宁城市发展的轨迹——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而随着南宁城市朝多中心方向发展,未来南宁写字楼市场格局也会呈现多中心的趋势

起步阶段: 从邕江桥到南湖桥分散布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一些老国有企业的改制、合并或者是企业搬迁、规模的壮大和经济的发展等,南宁逐渐出现了第一代写字楼产品。以新兴大厦、泰安大厦、金融大厦、气象大厦、两河流域、皓月大厦等为代表的南宁第一代写字楼产品,主要是由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某些机关单位兴建,在预留自用后进行出租,极少进行出售,还属于“半市场化”的状态。

这一时期的写字楼产品主要分布在民族大道、东葛路一带,距离朝阳老商圈都比较近又相对分散。同时在老城区也有少量的零星分布,例如火炬大厦等。不过,伴随着南宁城市的东扩,从泰安大厦到气象大厦,写字楼扩张的道路也随之东行。

发展中期:从南湖桥到金湖广场集群初现

从2002年开始,南宁掀起了开发埌东的热潮,南宁房地产迎来了第一波开发的高潮。此时,南宁写字楼也进入了发展的阶段,写字楼产品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埌东片区出现,如投资大厦、太平洋世纪广场、亚航财富中心、东方曼哈顿、新城国际、文德大厦、金湖大厦等。2005年前后,地王国际、金源CBD、现代国际、汇东国际等写字楼先后涌现,金湖广场形成了至今为止南宁办公集群最具规模的区域,形成了金湖商圈,使得南湖桥头到金湖广场一带成为了南宁第一办公场所。万达中心的建成,埌东CBD的办公集群已经初具规模。埌东的开发,城市的东扩,使得南宁写字楼往东又推进了一步。

升级转型:从竹溪立交到东盟商务区升级换代

从2008年开始,南宁写字楼的发展基本停滞,迎来了一个空窗期,直到2010年,由于住宅市场的限购,并随着企业的逐步增长,市场又展现出新的需求。航洋国际、国际金融中心、华润大厦、永凯大厦、利海亚洲国际、德瑞大厦、上东国际、天健国际公馆、三祺广场、广源国际大厦等,写字楼的档次越来越高。东盟商务区这片新兴金融办公板块也开始迅速崛起,形成了除埌东CBD外的又一商务办公集中区。以华润大厦、三祺广场等为代表,生态、智能化写字楼受到青睐,南宁写字楼进入了升级换代的时期。

高速发展:从五象新区新中心走向国际

重点向南,再造一个新南宁,五象新区应运而生。新南宁中心、总部基地、中央商务区等,五象新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目前,五象新区总部基地就已经有海尔青啤联合广场、宝能环球金融中心、南宁绿地中心、南宁中心、合景天汇广场、万科中心和富力雅居乐项目等18个商务办公项目进驻。据了解,这些商务办公项目其中一部分将建成超高层的5A甲级写字楼。

五象新区总部基地写字楼办公集群,让南宁写字楼在国际化道路上又迈进一步,例如海尔青啤联合广场引进了洲际酒店,南宁绿地中心引进了智慧云平台,宝能环球金融中心也引进白金五星级国际商务会议酒店等,在智慧化、生态、环保、绿色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记者手记:

写字楼是城市发展的缩影

对南宁写字楼的发展历程,在此之前知之甚少。而在对南宁写字楼发展历程中的地理变迁进行梳理、调查和了解之后,却发现南宁写字楼的发展轨迹,正是南宁这座城市“城长”的线路。朝阳商圈是迄今为止南宁最繁华的商圈之一,这里孕育了南宁第一代写字楼产品。南宁城市不断的向东扩张,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南宁城市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写字楼也从朝阳商圈发展到了东盟商务区。

而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将北部湾打造成中国发展新一极,新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经济走廊历史机遇,南宁也成为了区域中心城市,商务办公需求进一步增加。政府部门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打造五象新区,总部基地也成了金融、商务最集中的区域,未来南宁的CBD。

写字楼的发展,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纵观全国,在最繁华的地段、区域,往往都是商务办公最集中的地方。南宁写字楼的发展,成了南宁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关链接Ⅰ南宁未来打造“一轴两带多中心”

2011年10月10日,《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批复提出,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国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承担了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中心,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信息中心、交通中心和金融中心及我国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交通枢纽等职能。根据南宁市的资源和环境实际条件,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55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300万人以内。

《总体规划》中提出,未来南宁市将打造“一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布局,通过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使邕江南北两岸得以均衡发展。通过以邕江为轴,完善江北,重点向南发展后,形成江北以生态型城区发展为主,江南以产业带动发展为主,使这两条发展带在发展上各有侧重,实现“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