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消费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作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举世瞩目。然而,深为社会各界所诟病的公款消费却令“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的中国蒙上了一层灰色。如今,随着“八项规定”、从严控制“三公”支出等一系列厉行节约政策的出台,中国高端消费的数据不再“亮眼”,但国人理性消费观念的养成以及高端烟酒等行业的多元化转型,为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了“伏笔”。
高端市场深度调整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白酒自此作别了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2013年,高档白酒产品全年的销售额仅为412亿元,比2012年下降了34%以上。与此同时,葡萄酒市场也受到波及,2013年中国葡萄酒进口约85亿元人民币,总销售额260亿元,同比下降了9%,其中顶级葡萄酒消费102亿元,同比下降19%,行业内70%以上的销售企业无盈利。
受到冲击的还有高端腕表市场。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发布的信息显示,2013年,瑞士对中国的手表出口额大幅下降了12.5%,逆转了长达10年的增长态势;法国奢侈品牌卡地亚则在中国关闭了10家门店。
餐饮集团湘鄂情的门前,也不见了以往车水马龙的景象。这家以高端公务接待见长的酒楼,2013年关闭门店13家,亏损预计超过5亿元。
为应对政策制约、挽救业绩,白酒行业和餐饮酒店业等纷纷走上了“自救突围”之路。“转型”,成为各企业年报中出现的高频词汇。“目前,高端白酒处在一个深度的转型期,在消费方式上逐渐由公务招待转为民用招待,消费人群也由政府群体转为普通消费群体,在经营模式上添加了和电商合作等新的销售渠道,部分国内白酒顶尖品牌推出平价的网络专属款。在价格方式上逐步由官酒转为民酒再转为商酒价格模式,目前高端白酒价格已基本实现合理的回归。”在茅台安徽总代理吴宁的眼里,高端白酒的转型之路已然开启。
高端消费理念成熟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反对铺张浪费、遏制公款消费走向常态化,同时也使理性化消费观念更加深入民心。
商务部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4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当前,高端消费人群已逐渐进入到对品牌与质量、价格与价值并重的理性消费时代,高端消费群体越来越追求个性化、舒适、时尚的消费体验,进入到重品牌、重式样、重使用感觉的内涵式、理性化消费阶段。
以高端餐饮消费为例,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用餐的健康、特色,以及在用餐过程中对消费情绪及心理的服务与满足,而不仅仅是追求山珍海味或气派奢华的场面。中国消费者日趋理性的消费心理将给高端消费市场带来结构性的改变。《报告》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以“八项规定”为核心的相关政策将持续作用于高端消费领域。2014年,伴随着从中央至地方对“八项规定”的长期化、制度化的贯彻落实,公款消费将逐步退出高端消费市场,过去高端消费市场“虚假繁荣”的消费现状将得到极大改观,高端消费将走上真正市场化的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