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销量九连冠 华润雪花谋市场份额突破三成
中国啤酒巨头对规模和市场份额的觊觎从未停止。
“中国的啤酒公司还不够大,销量第一的华润雪花也仅仅只有1170万吨,只有23.5%的份额,啤酒行业集中度还不够高,前四名也不到70%”,华润雪花营销中心总经理曾申平表示,雪花啤酒从2002年开始,就制定了长期的发展目标,一是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第一,二是中国的最大品牌,未来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目标要市场份额突破30%。他是在今天上午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主办的2014中国啤酒业年度峰会上做出上述表述的。
“收购没有给我们带来全部销量,按照我们去年下半年的统计,我们收购的所有工厂,只占其总数雪花销量的大概35%。华润雪花2013年的1172万吨的销量中65%大概700万吨是收购后创造的”,在今天上午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主办的2014中国啤酒业年度峰会上表示,曾申平表示,“以浙江为例,浙江省收购的总量只有40万吨,但浙江省去年的量过了100万吨,增长了六七十万吨。”
对于华润雪花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曾申平认为,华润雪花紧紧抓住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爆发式的增长,又快速整合,正确进入产能布局策略,直到本世纪初,有交通条件和啤酒价值的产品分销半径不宜超过150公里,雪花啤酒要在全国布局必须有合理的产能,同时行业大整合又为华润雪花收购提供了机会,成功的收购和成功的整合,支持了雪花啤酒的快速成长。
“2013年,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啤酒五大集团占全国总产量的75%,突破80%指日可待,”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今天上午表示,2013年的当年啤酒行业新增产能创下近几年的新低,这显示出投资趋于理性的态势。
中国仍然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啤酒消费国的地位。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啤酒产量完成5061.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6%,产量净增长222.1万吨,人均占有量为37.2L,比上年提高1L,增幅为2.8%。
“去年年底,我们实现了雪花单品牌1062万吨。假设中国有1/3的消费人群是啤酒消费人群,1062万吨意味着中国的啤酒消费者一年一个人喝酒50瓶雪花啤酒,一开始这个数字只有半瓶,从0.5瓶到50瓶,是这样的增长,”曾申平表示,华润雪花20年来一直研究消费者需求的调研和判断方法,在这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具体方法,这些支持了雪花啤酒对消费者的了解,支持了华润雪花制定正确的决策。华润雪花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大品牌策略,它决定了华润雪花品牌组合策略、市场布局策略、分销和覆盖策略等等。
今天上午中国酒业协会同时进行了2013年度中国啤酒行业十大品牌发布单,按照单一啤酒品牌产销量进行排序,雪花单品牌以1062万吨排名在青岛、燕京、哈尔滨、金星等品牌之前位居第一。
“进口啤酒的量在加速增长,态势非常好”,何勇着重提到了进口啤酒量加速增长这一现象,他表示,2013年我国进口啤酒18.2万吨,同比大幅上升65.6%,进口额23163.9万美元,且中国出口啤酒的单价与进口啤酒的单价之比为0.5,即出口单价仅为进口单价的一半。
何勇表示,国内市场对进口啤酒的需求大幅提升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消费水平提高,对中高端啤酒产品的需求增大,另外一方面是国内消费者对特色化啤酒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另外,和大众化啤酒相比,进口的中高端啤酒仍是较小的细分市场,贸易商具有较强的议价权,产生利润较为丰厚,除此之外,一些消费终端利用部分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断章取义讲啤酒故事,从中牟利。
国际化等话题也是昨天啤酒峰会的焦点。百威英博亚太区总裁邓明潇则建议国内的啤酒企业,要想更快的国际化发展,需要在国内更大更强更高端,因为国际发展需要大的投入,需要在国内建立更好的后方和供给,“中国现在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差不多在全球23.6%的啤酒消费者都是中国的啤酒消费者。”
青岛啤酒董事长孙明波则认为,全球啤酒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式全球啤酒产量增长的主要贡献国。啤酒消费量和人均收入成正比关系,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为啤酒消费带来较大空间,与捷克德国等成熟啤酒国家相比,中国人均消费扔较低,市场大,行业未来将增速放缓,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中国啤酒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其二,是啤酒消费结构的提升。”
在嘉士伯中国区总裁马儒超看来,目前,中国啤酒行业进入缓慢发展期,高端化是有效、快速提高销售额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以往的工作中,我会把重点放在分销商和渠道上,刚开始我会引入10元的销售单品,消费者会认为10快钱是比较合理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引进10元的产品,消费者会认为15元是合理的产品。我再引入30元的单品,他们的心理又发生变化,认为20元是合理的价格,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厂家要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使消费者认识到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价值,使消费有明显的过渡性。既使是我们销售了同样数量的产品,但产品总额和利润都会有较大的提高,而消费者的选择也会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