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酒”转向“民酒”我国白酒行业迎来转折点
“白酒的故事发展出现了一个转折点。这个近五年来以30%~50%的高速度发展的产业,这个产值超过五千亿、利润接近一千亿的产业,前途在哪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日前在2014年中国酒业论坛作主旨发言时说。
有分析认为,展望2014年,继续挤掉价格泡沫,从寄生于公务消费的“名酒”转向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民酒”,是白酒业理性回归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意识到这一点,中国白酒行业变革已然来临。魏建国表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白酒消费遇到了一些限制,而在于酒业从业者进入了一个非常迷茫的时代。白酒价格不断飞涨,利润不断飞升,白酒本身所承担的内涵已经脱离了它的本质。
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酿酒行业以往超高速增长势头得到抑制,行业整体进入调整期。在资本市场上,白酒股这个昔日的市场宠儿也同样“熊态”尽显,股价一落千丈。与此同时,“喝葡萄酒有利健康,喝白酒不利健康”的观点,也让业界非常苦恼。贵州董酒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平认为,白酒发展历史悠久,已经成为中国的国粹。当今白酒产业面临变革和重塑: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对白酒的基础理论研究;老百姓对白酒的品类和品质还缺乏信任,需要加强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江南大学副校长、酿酒中心主任徐岩也表示,中国白酒的科学研究理论比葡萄酒晚了很多,这也是给大家留下“白酒不如葡萄酒健康”这种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目前国内白酒高端化趋势,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表示,虽然现在茅台酒是高档酒,成本很高,品质也很好,但中国有这么多老百姓,如果不考虑他们能否消费得起,第一违背了我们的宗旨,第二也将失去市场。
一些业内人士并不看淡白酒市场表现。中国食品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表示,葡萄酒和白酒绝对不是此消彼涨的关系。葡萄酒跟白酒的消费人群不一样,消费方式不一样。魏建国认为,一定要有一个文化产品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产品“走出去”真正获得成功。酒也是中国的文化,估计未来5~10年,中国的白酒一定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