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54家百货销售310亿元 不敌淘宝天猫1天

百货业日子不好过。受经济环境、成本控制、行业竞争等因素影响,上海百货业2013年业绩增长乏力,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抽样监测,上海54家百货商场销售额共计实现零售额309.93亿元,同比增长0.2%。虽然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其他零售业态7.9个百分点。

百货业增速连年下降

据市商业信息中心对本市单体百货连续10年的跟踪监测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上海百货业连续两年下降,整体下行趋势初露端倪,2010年世博会为上海商业注入一剂“强心针”,百货业同比增幅达到15.6%,创下10年内增速峰值,2011年增长速度迅速回落至世博年前水平,至2012、2013年,百货全年销售规模出现滞增,上升动力明显不足,两年分别为下降1.1%和增长0.2%。

从分月情况看,2013年1-6月百货店业绩始终保持正增长,累计增幅为4.0%,其中4月份受黄金销售拉动增幅达到11.3%,7月份开始在夏淡影响下销售出现下降,且降幅呈现逐月扩大趋势,至11月,下降水平达到全年峰值,为9.7%。

不得不提的是,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双十一”天猫、淘宝成交额创纪录地达到了350.19亿元,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上海全年百货业的零售额。而在2012年,天猫、淘宝成交额为191亿元,还落后超过100亿元。

城郊间发展差距拉大

据监测,去年沪上郊区百货累计同比增长10.3%,高于城区百货(-1.2%)11.5个百分点,差距较去年扩大2.4个百分点。

虽然郊区百货近年规模增长较快,但发展仍不均衡。一方面郊区百货店分布数量偏少,以点状分布为主,未形成如市区带状和环状的商圈型分布。另一方面郊区百货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两极分化明显,仍有超过2成郊区企业降幅在10%以上。

而位于社区的百货商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凭借周边稳定的客流、大众化的消费定价以及因地制宜的营销手段在整体不利环境下销售保持稳定增长。浦东商场两家市区门店、百盛莘庄店、曹杨商城等社区型百货平均增幅达到8.7%。

电商蚕食实体零售份额

对于影响销售增长的因素,市商业信息中心分析认为,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百货形成冲击。

据监测,去年无店铺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幅达32.3%,大幅高于实体零售水平。从“6·18”到“11·11”再到“12·12”,电商营销盛宴一次次触动主流商业的神经,仅“双十一”一天淘宝天猫销售额就达到350亿,实体零售市场份额被蚕食。从商品角度看,“少淑”女装是受影响最大的品类之一。

另一方面,传统节日促销拉动效应减弱。随着商场打折促销的常态化,消费者对传统节日促销的新鲜感以及在节假日期间进店消费的购买动力逐渐减弱。跟踪调查显示,本市50家大中型百货店和购物中心在全年的众多传统节日里销售表现差强人意。其中,元旦、清明节、中秋节、国庆节等4个节日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降幅高者可达3成;春节、劳动节、端午节等3个节日期间仅实现一位数增长;仅妇女节、儿童节期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此外,经营品牌重复率高、购物中心分散了传统百货客流以及高端奢侈品消费外流等因素,也是影响百货业绩的因素。

面对电商对传统商业带来的压力,百货商场也开始尝试通过自建官方商城、借助第三方平台等形式打通线上渠道,打造双线融合的新模式,为实体零售开拓市场。徐家汇网上商城、友谊股份、新世界城等策划启动电子商务模式,实体百货与网络零售的结合互促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