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超市放弃商品特批重回中央集权

证件不完整的产品不会再通过“特批”流程进入沃尔玛的卖场。1月29日,沃尔玛中国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沃尔玛将升级在中国的合规流程,以确保沃尔玛货架上每一件商品都拥有完整的资质证明文件。

2007年,陈耀昌担任沃尔玛中国CEO后,将权力下放至门店,并调整了采购模式,让本地的采购办公室可拥有对商品的进场权、定价权、促销谈判以及陈列等权力。“沃尔玛此前将采购权下放让商品结构更适应本地市场,也提高了审批效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不合格商品提供了进场机会。”一位零售人士称。

自现任CEO高福澜上任后,沃尔玛逐渐重回集权模式,但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势必会加速沃尔玛在采购体系上的收权,进一步推动采购组织结构的扁平化。2012年11月,沃尔玛将全国30个采购办公室整合为8个区域采购办公室。去年10月,沃尔玛又加大中央集中采购范围,一些小供应商被淘汰。

升级后的合规流程将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商品符合八项要求,包括检查所有商品标签、每个单品具有相关政府检测报告、生产商许可证完善、知识产权文件等。

沃尔玛称,这样一来,公司每年需要搜集、组织、整理和存档超过100万份文件。目前在中国已经投资建立了一个能够使供应商上传所需法律文件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从2013年9月开始试运行,现在已经可以广泛应用于整个供应链。接下来,沃尔玛将加快供应商采用上传资质证明文件的线上合规系统,并于今年2月举办的供应商大会上重申政府的相关要求。

前不久,央视报道称,从2006-2013年,沃尔玛有近200种食品是通过“特别审批”进入卖场销售的。这些“特批”食品有的缺少食品生产许可证、有的缺少QS生产许可标识、有的没有检验报告、还有的没有食品流通许可证等。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存在上述情况的商品均不得进入市场销售。随后沃尔玛解释表示,特批流程仅限于已有长期合作关系、有信任基础的供应商来加速商品审批流程,但也需要通过三层管理者审批才可以进入到商场销售。层层审批制度确保了产品安全,公司也绝不允许假冒产品或次品流入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