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喜的服企“迁都”现象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服装行业内的一些企业开始将总部迁往大城市。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一种潮流,成为特有的“迁都”经济现象。企业“迁都”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更体现了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不少企业由此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形态向时尚产业形态的跳跃。

  福建品牌?中国品牌?国际品牌?
  
  今年夏季,从福建石狮搬迁到厦门,让知名服装企业“拼牌”从“福建拼牌有限公司”变为“拼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名称中“福建”和“中国”两个字的变化,昭示了拼牌向国际品牌升级的决心。
  
  对于很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来说,这样的“迁都”成为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现象:传统产业转向时尚都市

  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上海成为企业迁都的热门城市。服装领军企业杉杉在999年将总部从浙江宁波迁往上海;2005年,以“虚拟经营”模式著称的美特斯邦威将集团总部从浙江温州迁出,落户上海。具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征的上海,还吸引了国外品牌。华特迪士尼公司于2005年把消费品亚太区总部由香港迁到上海,并正式成立华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其在境外的总部迁到中国,除了北京、上海,进一步扩大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国际知名品牌Theme的拥有者——荣晖国际集团于2005年将总部从香港迁到深圳。某国内知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一些跨国公司将总部设在上海,其中,便捷的空中交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现在随着交通的发展,国外企业的视野更广,北京、上海以外的其他大城市也越来越成为企业选择的目标。”

  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部外迁意味着服装企业的“头脑”向更高层次转移。服装过去被认为是传统产业,现在被赋予更多文化内涵,被称为都市产业、时尚产业,这些特点决定他们向大城市转移是必然的现象。中国城乡差距巨大,大城市有利于资源配置和国际化对接。服装产业正在经历品牌化过程,品牌竞争战略要求“头脑”趋向大型城市,这是十分正常的产业现象。

  目标:迁向四个方向
  
  国内服装行业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又以乡镇企业为主,发展到一定时期后不少企业纷纷“进城”。

  服装企业总部迁往的城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全国性中心城市成为跨国企业的亚太区总部、中国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的总部所在地;第二是以深圳、杭州、大连、武汉等为代表的区域中心城市,被国内大中型服装企业选为总部所在地,这些城市也日渐吸引跨国企业进驻;第三是以宁波、厦门、济南、郑州等为代表的省级中心城市,不仅驻扎了大批省级知名企业,也吸引了一些大企业;第四,一些服装产业集群地,如中山、晋江、石狮等正以其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吸引着大批从周边乡镇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

  服装企业除将总部迁出,也更多地迁移了营销中心、研发中心和加工基地。

  “企业的规模、地位、目的不同,总部转移的方向、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陈国强分析,总部转移可以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分别有各自的特点。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出于在更高层次占有市场和占据区域制高点的考虑,把企业总部搬迁到其他地区。比如,杉杉的加工板块一直留在宁波,转移的是研发和营销板块;美特斯邦威的总部进入上海后,加工的部分仍留在温州。随着后来发展,企业转移有了另外的角度。第二阶段从21世纪初期开始,东部企业把加工转向中西部,西部企业把研发和营销转到东部,这是资源配置的结果:向西为劳动力市场,向东有商业和人才资源。
原因:企业与城市的双向选择

  陈国强认为,服装企业向大城市迁移是由区域特点、市场特点、时尚化特点决定的。

  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副所长许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具有的劳动密集型特点,要求低廉、充足的劳动力和优惠宽松的税收环境,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对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的需求更大。大城市在满足企业这些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形象。另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企业总部与加工基地之间沟通顺畅。

  迁都往往出于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的需要。美特斯邦威将集团总部迁至上海浦东就是想“充分整合配置资源,加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循环”,并且计划“于2010年前开设100家大型直营旗舰店”。而华特迪士尼把亚太区总部搬到上海,是要“深化市场,培育更多的内地管理层,争取最大的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的企业迁都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在创业初期并不规范,税收等方面存在问题,企业做大以后,希望借助迁都摆脱以前的问题,完成向规范化现代企业的转变。”

  总部迁移既是企业的选择,也是城市的选择。

  “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城市群”——这样的观点已经得到不少经济学家的认可。近几年,“总部经济”的概念风靡全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杭州、厦门、武汉、重庆等许多中心城市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地。厦门纺织服装同业商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厦门很早就定位总部经济,目前吸引了七匹狼、九牧王、拼牌、安踏、鸿星尔克等一批知名公司的营销和研发中心入驻。

  从中国服装业目前的情况看,企业迁都实际上是城市对乡镇、大城市对小城市的那些有实力、有潜力企业的争夺。从区域经济的总体态势来看,又主要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和以北京为代表的环勃海经济带之间以及各经济带内部的竞争。
成败:不宜为迁而迁

  无论是总部迁移还是单独的营销、研发中心迁移,对任何服装企业来说,都是影响企业命运、事关成败的大事。有的企业迁都后,由于各种原因又选择了迁回原地。杉杉是浙江省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把公司总部外迁的企业,但是,去年服装板块已经全部迁回位于宁波的时尚产业园。红豆也曾搬迁到上海,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又离开了。

  “总部是否迁移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比如,武汉是中部特大城市,有发展空间,服装企业没必要迁移总部,离开原先的土壤,这反而对企业发展不利”,汉派服装商会秘书长李群宝说,中部有劳动力、土地优势,适合东部沿海企业转移加工基地,而东部沿海城市则适合企业建立研发和营销中心。深圳淑女屋品牌在武汉已经建立了加工基地。武汉不少企业也将研发和营销部分向东部延伸,“红人”和“猫人”都在上海设立了研发和营销中心。

  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领秀总部不会搬迁到其他城市,因为河南是中部崛起的核心,而且郑州是省会城市,除了劳动力成本优势,还有政府的支持。“当然,北京、上海的区位优势是无可替代的,不过我们总部即使不搬迁也可以获取两地的信息、人才资源”, 陈勇斌介绍,“目前领趋势:中小城市有可能吸引服企

  陈国强认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总部转移现象,和整个资源全球化配置紧密相关,大城市成为企业的研发和营销中心,原来的总部变为生产基地,品牌高端模式越来越趋向大型城市,做强品牌,完善产业链,降低成本,这是一种发展趋势。中国企业总部不仅要进入国内的大城市,将来还会进入国际大城市,地方政府要认识到这种趋势,以广阔的胸怀容纳这种正常现象。

  “企业有很多分类,跨国大公司会进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专业类公司会寻找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陈国强说,“中小城市吸引总部经济是能够实现的,但要形成专业化的总部经济,而不是综合性总部经济。”

  杉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启明告诉记者,发达国家的优秀服装企业总部不一定在大城市,在小镇也可以做好研发,因为研发人员每年会定期到大城市进行交流。大城市具有市场和交流的双重功能,米兰重视时尚流行、罗马更重视市场。中国也在形成时尚城市,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每年都召开时装周、相关论坛及博览会;杭州和深圳也已经形成时尚女装城市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