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品牌服饰市场现状分析

2011年至今,国内品牌服饰行业增速出现明显放缓,无论是限额以上企业还是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零售额同比增长均有所放缓。外部宏观经济不景气,居民消费意愿不高只是对行业增速下滑起到推波助澜的放大作用,居民消费结构改变和行业增长动力转换——外延扩张和提价难以维继是导致行业增速下滑的本质原因。

    1970-2008年,美国衣着消费支出占比从7.8%逐步下降至3.5%,2008年至今则基本保持稳定,同期医疗、娱乐、金融服务等服务类消费支出则逐年提升。长期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我国居民衣着支出占比也可能缓慢下降,但这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2000-2011年城镇居民衣着支出占比基本维持在10%,而2012年国内城镇居民衣着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同比仅增长5.78%,显著低于2011年,也是近十年来首次低于消费总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显示衣着支出占比出现下降。
图1:美国居民消费结构
图2:12年中国居民衣着支出增速低于消费总支出水平
过去十年,国内服装品牌化程度较低,行业凭借粗犷的外延扩张和产品提价实现了高速发展。然而,随着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以及服装价格高企,居民消费意愿受到抑制或者向电商、代购等新兴渠道转移,实体渠道面临了较大调整压力,部分行业及企业较大的门店基数也使得外延扩张边际效应递减。
在外延扩张边际效应递减的背景下,行业未来相互比拼的是同店增长能力,而同店增长的两大核心要素是价增和量升,鉴于中短期继续提价难度很大,因此未来的同店增长将主要由量升驱动。一般而言,失去了提价贡献与外延驱动,单纯依赖量增,行业增速放缓是不可避免的。
图3:2013H1以来国内主要品牌关店数(个)
图4:07-12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品牌服装提价幅度
近年来国内品牌服饰增速放缓是趋势性的,未来行业增速的中枢将下一台阶,行业步入了“中速发展期”。
当然,在农村以及不发达的城镇,品牌服饰行业仍然具备如过去十年一样的发展潜力,但这个发展过程将会是相对缓慢的,而且受现有行业规模已经较大影响,对行业整体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行业步入了中速发展期,企业增长将越来越依赖于同店增长,鉴于国内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由外延向内生增长转型阶段,我们试图通过研究国外成熟企业历年同店增长(SSS)情况,希望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1)决定同店增长快慢的首要因素是行业本身的增长情况。行业景气度高,同店增长也快,行业景气度下降,同店增长也放缓甚至负增长。
2)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当外延扩张接近天花板,企业将进入店铺调整期,在这个调整阶段,同店增长中枢将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征。这主要与同店增长驱动因素发生转换有关,刚进入调整阶段企业借助管理(包括供应链、店铺终端等方面)、产品(提高适销性)两个维度的提升实现相对较快的同店增长(中枢10%),而随着内部管理的提升空间收窄,企业同店增长仅依赖于产品本身,同店增长动力减弱(中枢5%)。
3)过去几年,我国大部分品牌的高速增长更多的是通过外延扩张实现的,内生管理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提升空间仍然存在,预计同店仍可实现中枢10%的增长。从GAP和H&M的发展来看,其同店增长变化呈现明显先快后慢的二阶段驱动特征。
以GAP为例,1988-2000年,公司同店增长保持正增长,最高增幅达到15%,这与公司加强终端店铺管理(终端标准化,总部每个店铺开设都有十分具体的规定和具体指示)、供应链管理(基于“买手模式”的库存管理、新建巴狄摩尔自动化发货中心提升货品周转率)密不可分;2001至今公司同店增长中枢出现明显下降,且波动明显。
H&M自2001年起,存货管理得到显著提升,存货占收入比由上一年的14%下降至10%,并且在随后的几年一直保持在10%附近,这主要受益于公司加强生产管理控制,一方面在当时率先引入柔性生产,通过合理协调900个供应商生产500万件产品,另外一方面缩短生产的提前期,加快新品上市速度,提升商品适销性。随着存货管理的提升,公司同店增长一直保持在5%附近水平。近年来公司同店增长有所下滑,且呈现较大的波动性。
图5:GAP历史坪效与同店增长变化
图6:H&M库存水平和同店增长情况
商务装行业,其同店增长较其他行业更为稳健。以RalphLauren为例,旗下的两大核心品牌RalphLauren、ClubMonaco品牌在2003-2012财年(剔除金融危机影响)同店增长均实现接近双位数增长,其中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支撑产品进行适当提价、积极调整终端店铺(形象改造、关闭不盈利店铺)等贡献显著。
休闲服行业,同店增长波动性较大,且提升难度大。以快时尚品牌ZARA和H&M为例,两者均为休闲服行业的龙头企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设计和供应链管理均领先于行业其它竞争对手,但是01-13年两者的同店增长仍然出现波动,而且最高增长幅度不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