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七条"效应:商品住宅成交跌破20万平大关

随着沪七条的执行,上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近9周以来首次跌破20万平方米大关,楼市进入12月后显出冷却的迹象。德佑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表明,上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9.80万平方米,环比前周下跌28.5%,成交均价为25523元/平方米,环比前周下跌1.5%。金丰易居&佑威联合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佑威机构执行董事黄志坚认为沪七条政策性风险逐渐凸显。

黄志坚认为,虽然从上海目前商品住宅新房的供求关系上看,总体供应依然“偏紧”是事实,特别是刚需产品,存在着明显的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新房这么多年来的成交,淀积了大量的二手存量房,其中投资、投机型的比例多少,恐怕任谁也难说清。

“一旦政府将商品住宅二手交易的税费向商业和办公看齐,即在原来税费的基础上继续加重交易税费以打击投资获利,则很可能会导致"望风而逃","集体"多翻空,引发抛盘汹涌,甚至直接引发楼市崩盘。”因此,黄志坚认为政策性风险已经在累积,对于希翼投资上海商品住宅获利者需要顾及上档存在的风险,不能盲目地认为楼市只涨不跌而去追涨,以免最终被套。

黄志坚的推理直指成交量下跌。据金丰易居&佑威联合研究中心数据统计,上周上海新增供应量也大幅跳水,不仅低于成交量,与商品住宅年化周均的新增供应量22.38万平方米相比,差距也很大。进入年末,开发商的推盘意愿本来就有所减弱,加之近期的预售监管措施更是令供应情况雪上加霜。上周新增项目全都处于外围区域,仍以刚需楼盘为成交主力。

截至12月8日,12月上海商品住宅累计成交22.14万平方米,日均成交仅2.77万平方米,远低于9-11月的日均成交量。黄志坚预计,12月成交量低于90万平方米的概率偏大。


德佑地产研究总监陆骑麟表示,12月以来,楼市热度确实有了明显的下降,供销两方面都处于低位,政策的影响正在逐渐得到体现。同时,由于年末信贷收紧和9-11月楼市需求的透支,12月的楼市成交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尽管在11月下旬以来,十多个一二线城市发布了“阶段性”收紧政策,但一批刚需和投资性需求趁政策落地的真空期或缓冲期,利用窗口期积极入市,导致在2013年11月改善需求“最后的疯狂”行情出现,市场供求关系趋紧导致成交均价居高不下。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政策层面正在呈现出市场化、经济化手段逐步替代行政化的限购手段的趋势,但短期内受到抑制的楼市,风险正在累积,高位入市的投资者需要时间等待下一轮套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