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体育强势品牌刻不容缓

    力求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体育品牌建设和产业变革的基本方向,也从微观上剖析中国体育品牌年度业界领袖及其企业成长经历的“2005中国体育品牌风云榜暨领袖年会”活动自启动以来,在业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记者就本次活动的有关情况和强势品牌的塑造等问题采访了“风云榜”活动组委会的秘书长肖景匀先生。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举办“2005中国体育品牌风云榜”活动的初衷吗?

    肖景匀:我想说,中国体育品牌的塑造刻不容缓。众所周知,摆在中国体育用品业面前的共同课题是如何打造品牌,并通过精耕细作把品牌做大做强。品牌之道既是生存之道,产品有市场生命周期,而品牌则没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品牌比产品更重要。本土企业如不能强力提升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企业势必成为世界知名品牌的“加工厂”。强化企业品牌意识,进一步拓展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价值就是我们举办“2005中国体育品牌风云榜”活动的初衷,这一点在与各界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的交流探讨中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同时,此次活动也将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梳理,意在正本清源,名牌塑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有各界人士,特别是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有一些专家称,今后几年面对国外企业巨头的挤压,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生死保卫战”即将打响,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说法的?

    肖景匀:严格地说,中国所有的体育用品企业还很幼稚,而其中没有自己叫得响的强势品牌更是其“命门”。

   我国体育用品业起步较晚,经营水平低下,远未形成能经的起市场竞争考验的优秀品牌。有数据显示,一方面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平均价值不及国际品牌的1/10。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关税的不断降低,体育用品的进口额将会急剧增加。大部份无自主开发能力,只是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企业将被清洗出局,可以说今后几年随着国产体育用品的价格竞争优势的逐步丧失,业界的洗牌将很快到来。国内企业急需构建一个以名牌战略为核心,以品牌塑造、品牌延伸和品牌服务为执行力的科学体系。不急不行,急功近利更不行,正视差距,从一点一滴做起,在产品的质量、管理以及精准的营销与宣传推广上多下功夫。

    记者:作为业内资深人士,您如何看待体育营销的未来发展?

    肖景匀:我认为体育营销的关键是互动性和系统性,它是一个复杂的市场经营活动体系。这就要求要与目标消费者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体育营销并不是简单的赞助行为,实际上体育赞助是企业在向公众推销一种健康向上、挑战自我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体育营销必须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里面进行综合的评估和规划,同时理顺体育与消费者、体育与行业的关系又显得至关重要。我非常同意一位业内专家的观点,即体育营销未来发展趋势将是综合性的体育赛事营销会让位于更精准的体育赛事营销。同时对企业整合营销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专业的体育营销机构将应运而生。

    记者:您作为体育营销方面的专业人士,对许多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代言人多由体育明星担当这一现象,请谈谈看法?

    肖景匀:体育品牌代言人多由体育明星担任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在国外体育明星为运动产品做广告的收入已占其总收入的55%。最成功的当属耐克和阿迪达斯,明星代言人与其品牌的融合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在国内安踏品牌也有过不俗的表现。但必须注意到,国内的一些企业却把电视广告加明星代言人的宣传推广模式当成制胜的不二法宝,并进行简单的复制,殊不知此种方法也有着较大的风险,它忽略了体育明星在个人行为和运动成绩上的不确定性。我倒是非常赞同中央电视台体育部副主任岑传理先生的观点,既在电视广告加明星代言人基础上重视和加大对体育赛事的投入。我认为这将使体育营销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显得更加丰满,使品牌对消费者的信息传播和情感诉求更具有亲和力和穿透力。随着体育营销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我想本土企业应更多地在赞助的形式上加强产品与运动员、观众之间的感情共通性。所以,体育营销的表现与传播途径及相关的配套活动上要不断的创新。真正实现体育、品牌、市场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