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强制收购春天百货 百货业的另一种突围

历时一年,王府井国际并购春天百货终于画上句号。12月5日,春天百货从港交所摘牌,旗下北京赛特、赛特奥莱、沈阳春天百货等众多门店就此归入王府井麾下。

但在王府井大笔并购春天百货的同时,传统零售业的春天却姗姗难至。早已饱受租金、人力、物流等成本之苦的传统零售,再遭电商冲击、经济疲弱以及反腐政策等诸多因素打压,内忧外患,日子倍感煎熬。为求突围,传统零售商无奈纷纷选择触网。但线上乃至全渠道能否拯救传统百货,各实体转型能否成功,结果有待检验。

事件

王府井强制收购春天百货

12月4日晚间,春天百货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王府井国际子公司贝尔蒙特对春天百货的强制性要约收购已完成。

北京王府井国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王府井国际”),是由北京王府井东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5%)、中信产业基金(15%)、新远景基金(15%)及市国管中心(5%)共同投资组建的商业投资发展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月31日和2月2日,春天百货与王府井先后发布公告,披露王府井的控股股东王府井国际所属境外全资子公司贝尔蒙特与春天百货控股股东Bluestone及其一致行动人PGL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前者将以每股1.2港元、总金额19.97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后两者所持有的16.64亿股春天百货股份,占总股本的39.53%。而根据联交所相关规则,该交易完成后将触发以上市公司全部股份为目标的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一旦收购比例超过90%,春天百货将被王府井国际私有化。

2013年6月,贝尔蒙特同春天百货的控股股东签约,完成与原控股股东的股权交割,并对其余股东发出了收购要约。截至2013年8月31日,受让总股本的96.72%,成为春天百货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12月4日晚间,春天百货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贝尔蒙特的强制性要约收购已经完成。

这是国内百货业近年来最大的一宗收购案。

影响

王府井的另一种突围

在近年来罕有利好传出的传统零售行业,王府井大手笔吞并春天引发的震动不言而喻。数据显示,春天百货目前拥有20家门店,包括16家春天百货店、3家奥特莱斯和1家赛特购物中心。而王府井旗下拥有30家百货门店,销售规模近220亿元。在并购完成后,王府井旗下总门店数量达50家,成为继万达、百盛之后,门店数量最多的零售公司。

对该笔收购,王府井方面表示,春天百货在消费者中有较高声誉,与王府井百货形成了品牌定位的优势互补;此外,拥有丰富奥莱运营经验的春天百货已经在北京、沈阳、青岛开设了三家门店,重组合并对王府井百货迅速拓展奥莱业务具有重要作用。

在业内看来,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达到“做大”目的,或许只是这宗收购案的表象。这一并购还被理解为是在触网、全渠道等等自身经营调整之外,百货公司的另一种突围方式。

虽然收购短期对于提升王府井业绩很难产生影响,但业界还是乐见这样的兼并。民生证券研报表示,春天百货的门店和储备项目与王府井有较大的强化和互补性;而王府井作为国内百货连锁龙头,此次收购对行业的兼并整合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安信证券魏立认为,王府井完成春天百货收购,未来注入值得期待。注入后对王府井的影响,一是丰富奥特莱斯业态;二在于百货业务协同效应。

实际上跟此次并购同样能牵动投资者眼球的,是王府井一直在推动的全渠道。来自券商研究机构的数据,王府井的全渠道转型进展迅速,目前已组建了132 人的电商团队,成员通过猎头高标准招聘,涵盖各领域;搭建了电商平台:采用了成本虽高但满足公司整体战略需求的扩展力好、多接口的IBM WCS 平台;春节前可完成全部门店的WIFI 铺设,全面引入店内定位系统,手机认证门店通用;此外已有9家门店APP上线;并与微信合作,将实现微信支付、会员转化。中投证券徐晓芳坚信王府井的全渠道转型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光明。据其预计,王府井将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渠道的转型,2013年准备、2014年实施,2015年到位。

新闻内存

春天百货曾是“高大上”的代名词

一直热衷于通过收购抢占中国高端百货市场的春天百货,就这样被他人收购了。2013年12月5日上午9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春天百货从香港联交所黯然退场。

四年前的12月15日,春天百货登陆联交所,首日股价大涨三成。彼时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存在,但由于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零售业依旧呈现比较快的增长,国家发改委将当年的零售额增长目标定为14%。

到2013年1月,春天百货市值达到45.9亿港元。

但日渐寒冷的气候之下,春天百货的营收数据越来越难看,这个拥有16家百货店和3家奥特莱斯的百货集团2012年收入12.89亿元,仅比上年增长了0.9%,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达到50%。

传统零售业遭遇关店潮

进入2013年,传统零售的日子越加难过。刚刚过去的11月,天猫淘宝“双11”500亿元的销售狂欢让传统零售业又一次遭受重挫。

据业内介绍,传统零售业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便迎来“拐点”,进入2011年颓势明晰,之后两年,已经饱受租金、人力、物流等成本之苦,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之下危机高悬。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新开店速度降至十年来最低谷,而触底后的反弹遥遥无期。

关店潮不期而至。2013年上半年,王府井洋华堂劲松店因亏损严重被迫关闭;王府井百货集团旗下的hQ尚客百货也宣布闭店,将撤出大钟寺中坤广场。低沉的气氛同样在体育用品行业蔓延,2012年李宁店面数净减少1821家,同时,安踏、361度、匹克关闭门店数则合计超3800家。

外资零售商同样不能幸免,自去年起,乐购、沃尔玛、家乐福等多家外资零售出现了在华扩张放缓、关闭门店的现象。今年4月沃尔玛更是遭遇连关3店的“尴尬”,10月15日,沃尔玛宣布在未来18个月在中国市场关闭15-30家门店,占沃尔玛中国门店数量的近9%。家乐福早在2010年就相继关闭了中国市场的6家门店。

趋势

“全渠道”能否拯救传统百货

“寒冬论”“疲态论”“拐点论”接踵而至。面对不可逆转的产业发展趋势,传统零售业如何突围,成为各家实体零售须直面的问题以及业界热议的焦点。

面对电商的冲击,大多传统零售商首先选择自建电商平台。从2010年开始,包括华润万家、美廉美、卜蜂莲花、天虹商场、新世界百货、春天百货等在内的零售企业,拉开了实体零售进军电商的大幕。今年,超市业再次掀起第二轮触网热潮。从Tesco、永辉、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大润发,再到步步高,相继自建电商平台,并以门店作为线上的物流配送中心。尽管实体零售还在不断加入电商大军,但运营情况并不乐观。

当国内多数传统零售网店成为摆设,业界开始将期望的目光转移到“全渠道零售”上。所谓“全渠道”,是指传统零售商也在把各种迥然不同的渠道整合成“全渠道”的一体化无缝式体验,利用一切的渠道与顾客互动,包括网站、实体店、服务终端、直邮和目录、呼叫中心、社交媒体、移动设备、游戏机、电视、网络家电、上门服务,等等。这些渠道相互整合,相互呼应,成为全方位的营销力量。全渠道模式的理论基于,网购的优点在于选择范围广,易于搜索,价格实惠,便于比较,购物地点非常方便。实体店的好处在于可以提供面对面的个人服务,顾客能够触摸商品,进行全方位的感知,而且把购物当成一种活动和体验。如今的顾客,希望两方面的好处兼得。

为顺应趋势,越来越多的零售商脱胎换骨,开始试水全渠道零售。2013年2月,苏宁电器正式更名苏宁云商,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解释说,所谓“云商”模式可以概括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

业内人士认为,果真如此,将意味着将来在线零售商和地面零售商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不过,全渠道目前虽被视为未来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的一个理想方向,但迄今线上线下资源都很过硬的公司几乎没有。也就是说,离全渠道的大规模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零售的未来依然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