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抵御电商 购物中心“体验”是王牌

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日前放言称,“双十一”的关键不是交易额的数字,而是应该思考这一数字如何把商业地产的高价打下去。
对此,商业地产商们有何感想?电商对传统商业地产造成了哪些冲击?传统商业地产如何应对?
邓孝华:重庆万达商业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圣:重庆力帆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少伟:协信购物中心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
场外嘉宾:
李运杨:重庆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
态势:商业地产需求并未放缓
陈圣:目前电商最发达、网购人群占比超过50%的美国网购额所占社会零售额的比例也未超过10%,10年后我国电商要达到50%的比例,个人认为几无可能。
我国电商人群的主流群体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大众,三、四线城市的网购群体非常小,网购配送成本也高。网购只能卖产品,无法卖体验和服务。
对策:未来购物中心主打体验牌
记者:如何应对电商的快速发展?
周少伟:协信商业现有经营、在建以及筹划中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计划在2017年达到50个购物中心,总体量400万平方米左右。
目前在做的是对已经运营的购物中心重新组合业态,根据每个商场的区域、定位进行调整,形成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场所。比如,协信在渝的商场增设KTV。其次,加强体验性需求。从10月中旬开始,南坪星光时代广场每晚都有2个小时的乐队演出,周末演出达5小时;在11月28日,协信在渝商场还将举办一场圣诞亮灯活动。总之,营造消费者在网上体验不到的快感。此外,对于在建和筹划中的购物中心,在规划设计上也会有些改变,想法延长消费者的体验时间。
陈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商业地产的运作带来了更高要求。尽管目前力帆置业的力帆中心和力帆红星国际广场尚未对外营业,但都在作各个方面的尝试。后者10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已全面升级为第四代商业模式。商业定位为全生活、高体验、一站式、全客层城市活跃中心。项目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高体验性:我们有15个业态是体验业态,占比超过60%,让消费者享受更多的体验和更优质的服务。
邓孝华:去年,万达集团成立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电商不是传统的网上卖东西,而是分析全国70多家购物中心的消费者的特点,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指导购物中心的业态调整。2011年前万达的传统零售业如鞋帽、服装占30%~40%,现在更多的调整为受电商影响较小的餐饮、娱乐、亲子、院线等业态,目前南坪万达广场的这些业态占比在50%~60%。巴南万达广场预计在2015年10月建成营业,会提前8个月进行招商工作,肯定也会考虑到电商的竞争。
场外观点
电商促进传统商业创新
“诚然,目前电商的崛起,对商业地产,特别是其下的购物中心等实体零售业态以及百货等传统零售商造成了一定冲击。”昨日,重庆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李运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无论是说借用网购打压商业地产价格,还是说电商取代实体零售商业,都是不准确的。
李运杨表示,就商业的角度而言,电商和实体零售业均是商业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两者经营方式不同。以美国的商业环境为例,其排名前十的电商运营企业,九个均是来自传统零售企业,电商仅仅是作为其销售模式的补充。
李运杨表示,长久以来,国内以百货商店为主的实体零售商们往往采取联营的方式,其优势在于利润可观且风险小,然而由于中间环节过多,导致商品销售价格和出厂价格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电商迅速崛起,很关键一点就是抓住了传统零售商价格上的软肋。
“此前,一些百货及相关的实体零售企业也纷纷推出‘官网比价’等活动尝鲜O2O模式。”李运杨表示,但是,传统零售商想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有所发展,就必须改变现在的模式,增加自营品牌,走自营道路。同时,还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
李运杨表示,可以说,面对国内电商迅猛崛起,若传统实体零售商业企业依然满足于现状,不求改革创新,那么其与电商之间的差距势必会越拉越大,传统零售商业占社零的比重也势必愈来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