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消费量明显被夸大 不能只从表面看待数据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国际铜价进一步加速下跌,超出了我们的此前预期,这也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活跃程度,尤其是中国。

许多投资

者开始质疑官方数据被用来预测需求的方式。去年他们因预期铜市短缺而买进铜,后来却发现市场实际上是供应过剩。

今年,普遍预估可能在另一个方向上犯错,导致一些人低估实际消费。预测结果显示出“表观需求”这个消费量指标的局限性。糖市已经出现类似疑问,有人质疑库存重建在干扰需求数据。

去年,分析师凭借中国进口数据健康而认定工业需求稳健,而实际上,铜金属却堆积在仓库中。铜就是一个分析师如何受误导的活生生例子。

市场的看法可能再度是基于一个不可靠的假设前提,至少一定程度上是。汇丰分析师AndrewKeen表示,消费情况并不像一些评论人士根据中国铜进口大减所得出的结论一样糟。

在市场接连几年供不应求后,铜市投资者在2012年密切关注市场的供需情况。从2004年至2011年铜价增长了超过三倍,因铜矿的产量赶不上中国的旺盛需求。

ICSG判定去年铜再次短缺。大多数分析师也认同短缺的预测,而中国铜进口所显示的热络需求也支撑这种看法。

若算上估计总量约60万吨的未报告库存增长,将极大地改变ICSG计算得出的2012年市场供需平衡结果,市场将从短缺40万吨变为过剩20万吨。

CapitalEconomics的大宗商品分析师RossStrachan去年8月发布了一份报告,质疑市场认为铜市场供给不足的一致意见。中国铜消费量明显被夸大,而且夸大的程度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全球市场已经步入供过于求阶段,分析师需要更深入地探索构成“表观需求”的官方数据的背后真相。不应该忽略表观需求,或者不计算它,但也不能只从表面价值上来看待这些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