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落到实处才能发展

目前,受消费疲软,宏观环境制约等各种因素影响,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竞争激烈,生存步履艰难,大部分的地方政府、企业都在积极努力,开拓新的市场,谋求新的发展之路。抱团发展这种模式受到极大欢迎。其中有政府和各行业协会的推动,也有企业为赢得生存和发展的自主行为。

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企业通过抱团已经尝到了甜头,在这轮洗牌中活下来了。他认为,抱团发展相比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的竞争实力要大得多。通过政府的职能引导,以龙头企业来带动,成立协会、联盟,定期碰头探讨等方面,把各个企业联合起来,抱团出击,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利用。

但是也有企业不这样认为。一家中型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做企业都是为赚钱,市场是适者生存,抱团发展只是为了赢得订单,生存下去。各家企业竞争实力存在差异,利益也并不完全一致。前期和欧盟一样,为了经济利益暂时抱团。后期“道不同不相为谋”就会出现苏联式的解体。真正通过抱团的成功案例太少,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某协会领导也认为,抱团发展有利有弊。当前微利的环境下,纺织业企业为求得生存,赢得订单互相抱团,显然企业是认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这种模式可以使中小型企业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了资金、人才、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匮乏,在初期可以。但是弊端在于产业都有区域性限制,其品牌和实力良莠不齐,抱团会形成较大反差,要找到一个共同点很难,并且还要找到领头的企业,处理分配好各方的利益。协会、政府在这方面还要下大功夫。

依笔者看来,抱团发展在现阶段只是在组团参展、互相寻找客户、寻求更多的资源。这种抱团发展还没形成联盟。抱团发展,在于形成各个方面的合力。

首先是企业之间要互相尊重,而不是互相拉后腿、扯皮。只有共同把市场做大、做好,把更多的消费者吸引过来,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才能带动行业进步,才能繁荣市场。不能再有“打麻将”的思维:盯着上家,等着下家,算计第三家。

政府、协会在协调各方面要起到指导作用,抱团设置标准的门槛和规范化,尽量把企业理念、文化、产品协同性高的企业抱团,协调好各企业的利益环节。

对企业而言,企业要抱团求生存,还要自身有实力,主要的从自身挖掘潜能,练好内功,同事自觉维护好行业秩序,彻底改变无序竞争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