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七条"后近八成地产股下跌

“京七条”出台后地产股普跌
对于二级市场中被调控打压了数年的房地产股而言,每当有新的调控政策出台,股价总会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或许正因为如此,在10月23日北京高调发布“京七条”之后,很多投资者的第一感觉就是,地产股将因此而出现大跌。
在“京七条”出台之后,房地产股确实出现了下跌,不过反应并不强烈。10月24日也即是“京七条”出台的第一个交易日,地产股整体表现平稳,到全天收盘时房地产板块指数下跌0.96%,表现略微逊于上证指数当天跌幅0.86%。截至昨日的3个交易日以来,两市房地产板块整体下跌了3.13%;135只地产股中有105只累计收跌,占比近八成,不过在此之中,跌幅超过10%的地产股仅有7只。而地产龙头中,表现最差的保利地产下跌4.37%,万科A紧随其后下跌3.75%、金地集团下跌2.71%、而招商地产下跌0.38%、均没有出现大幅下跌走势。
来自同花顺iFinD平台的数据显示,最近3个交易日以来,地产股成交总计312.80亿元,其中115只地产股遭遇了资金净流出。而如果将时间跨度放宽到全年,从年初至今,房地产行业指数累计下跌7.2%,而同期的沪深300指数下跌6.1%,房地产板块始终落后于大盘走势。
调控“升级”难撼业绩增长趋势
“北京调控升级之后,地产股虽然有所调整,但表现相对平稳,更多还是随大盘下行而下跌,这说明市场并没有将”京七条“当做比较大的利空,反而有靴子落地的感觉。”招商证券投顾谢国铭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来公布的全国房价数据显示,调控政策再度面临巨大压力。然而在此背景下出台的“京七条”,却透露出调控思路的转变,打破了市场对于限购趋紧的预期,而是在控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供给,从行政化调控向市场化调控转型。“这与原本设想中调控加码的方向并不相同,靴子落地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其实不是偏负面,而是相对中性,因此地产板块才未出现大跌。”
“地产股未出现集体下跌,而是呈现相对平稳趋势,主要原因是”京七条“调控市场预期效果低与全国主要城市房价持续上涨。”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京七条”无具体性与实质性杀伤房地产市场的威慑力政策,监管层对调控按兵不动,未形成重大负影响;另一方面,前三季上市房企有华丽的业绩报告托底。因此,“京七条”无法撼动地产股。
一如分析人士所言,从三季报来看,各地调控加码还难以撼动地产公司的业绩增长趋势,虽然地产公司之间分化越加明显,但一线龙头却多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据信息时报记者统计,截至昨日,两市共有68家地产公司发布了三季报,这68家地产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63.9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1.72%,明显好于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增速。从公司层面来看,大型房企继续高歌猛进,如目前地产公司的净利前四席中,招商地产前三季净利同比增长49.06%,华侨城A净利同比增长80.11%,荣盛发展和北京城建前三季净利同比增速也有35.06%和54.08%。
三季度遭基金大幅减持
记者梳理机构研报后发现,近日有不少券商均看多地产股。如高盛高华报告认为,由于目前地产股估值较低、股价反弹幅度较小以及自6月份低点以来较沪深300指数落后5%,国内地产股的下行风险较小。东莞证券也看好四季度地产股的表现,认为当前地产股整体估值维持在历史底部水平,政策靴子落地后,加上业绩等推动,预计年末地产股将出现估值提升的投资机会。
相比之下,谢国铭对于地产股的未来较为谨慎。他认为低估值蓝筹板块在四季度的波动将远低于创业板,因此也可成为资金的避风港,但地产股的风险因素也有不少。一是经济复苏或放缓,整个市场四季度或难出现大行情,资金恐怕更青睐稳定的消费板块;二是年末资金面相对紧张,蓝筹板块的推动力可能相对匮乏;三是随着北京出台的七条措施,其他各地也会在调研措施上有所作为,短期将加大市场的观望情绪;四是在未来调结构的大方向下,地产等蓝筹板块同样很难出现大幅上涨。
这种对于地产股的分歧,也体现在了机构的调仓动向中。据证券日报报道,今年三季度末,房地产板块遭遇基金的重点减持,基金超配比例从二季度末的2.49%降至三季度末的0.89%,排名也从第三名降至第六名。其中,万科A在第三季度遭到100只主动配置型股票基金清仓,成为被基金减持最多的地产龙头;而招商地产、保利地产以及金地集团,也分别遭到了17只、31只和39只主动配置型股票基金的清仓。
不过与此同时,在业内被比喻为“房地产行业基金”的中欧中小盘则在三季度持续增仓,超配地产比例达到了84.02%。该基金的基金经理王海在季报中表示,坚持看好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龙头地产股在今年的表现,并称“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