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进药店别成“噱头”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众多年轻父母们关注的一条消息是: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试点进药店。然而,北京一家著名奶企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供给药店和超市奶粉的品质并无差异,确保奶粉的质量安全还应该从企业的生产环节入手把控,未来奶粉进药店的前景,应该是取决于奶粉企业和药店的合作前景。”

很多妈妈担心,国家严控奶粉质量和销售渠道的好“经”,别让歪嘴和尚念坏了,以致形式高于内容,成了一个商业“噱头”。

近年来,国内乳业大事不断,突发安全事件不断,已成为众矢之的。今年,国家发改委严惩乳品“洋品牌”价格垄断;工信部奶业重组方案揭盖,只留50家配方奶粉企业等消息传来,让三元、伊利、蒙牛这样的乳业上市公司,股价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原本,面对世界人口第一的消费市场,面对“再穷不能短孩子”的中国人,只要乳品企业认真做好“食品安全质量”这道题,一定会有回报,一定不乏高增长的业绩。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爸爸妈妈非要海外代购洋奶粉,这一定是有原因的。

究其根本,奶粉的安全性大多数是在生产环节出的问题,很少出在流通销售环节。奶粉进药店,并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公众对奶粉的信任问题。

窃以为,在药店卖奶粉,这一明显向境外学习来的新招儿,前提条件是境外多数国家和地区,对药品销售和质量的严格把控,已经有了一整套系统科学的体系。而国内的药品销售,从葛兰素史克事件来看,医药销售代表进行商业贿赂等行为,似乎只是冰山一角,本身还问题多多,远未达到成熟和科学系统的地步。如果仅把进药店销售,当做提升乳品质量的一大进步,不得不说“还差得远呢”!

乳品进药店,一定要和各监管部门的多举措结合进行,比如农业部门要保障给奶牛种好草、治好病,保证奶源安全;检验检疫部门要保障科学添加,把好市场入口关;工商部门要及时清理假冒伪劣,整饬流通渠道;商务部门要保障多品种、多价格丰富供应,不能让进药店的奶粉,多数是罐装的高价货;乳业品牌自己也要奋进,生产环境应达到GMP的认证标准,即达到制药的生产环境。还有,要保障药店和奶粉厂及时结账、开门纳客,别让奶粉企业为了这些账目分成上的事情,耽误了进药店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