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新速度 北中环桥创太原城建新纪录
作为北中环街乃至中环路的重要节点工程,北中环桥经过广大建设者6个月的顽强拼搏,即将建成投入使用,这是我市今年城市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也是事关全市人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大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时间回溯到半年之前,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北中环桥建设能取得如此成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中环桥快速建成,已经超出了她本身作为一座桥梁所固有的含义,她是汾河景区上的一道风景线,是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实力的体现,是建设单位——市住建委前期办全体工作人员辛勤奉献的真实写照。她,更是太原城市建设向前迈进过程中的一枚坚实脚印!
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人民的鼎力支持,会有更多的类似北中环桥这样快捷的项目在太原涌现。
承担北中环桥施工任务的是国内建桥第一的知名央企——中铁大桥局。“风雨一甲子、彩虹两千座”,是其60年建桥史的精炼概括。
按照以往的惯例,类似北中环桥这样的工程,工期一般在两年左右。但太原急迫的城市建设需求等不了那么久,渴望中环路全线贯通的太原市民,也不希望由于这一节点工程未完成而影响其投入使用。
从承接北中环桥施工任务的第一天起,中铁大桥局就派出精兵强将赶赴现场,投入紧张的工程建设中。
“桥墩天天长、桥梁日日延。从4月26日打下第一根桩,到9月19日主桥钢箱梁焊接完成,到10月16日钢拱合龙,到10月25日完成桥面沥青摊铺,仅用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这创造了我们大桥局建桥的一项新记录。”中铁大桥局局长助理高振东感慨万千。半年时间里,作为局领导他一直以项目统筹指挥长的身份坚守在太原,统管、协调全局的人员、机械、资金等,支持北中环桥建设。这不仅是大桥局的一项新纪录,也是太原城建史上的一项新纪录。
一天当做四天用??面对任务重、时间紧的要求,增加工作强度,是保证大桥在10月底贯通的首要措施。
“吃三睡五干十六”,是项目部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其意思就是每天每个人吃饭用三个小时,睡觉用五个小时,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16小时。
不仅如此,他们还采用了“人歇机不歇”的方法,24小时连轴作业。工地上,白天人声鼎沸、机械轰鸣,一派紧张施工场面;晚上,灯火通明、人来车往,一如白昼。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北中环桥施工人员最高达到了3000人,大型施工机械超过200台。
三工区经理余明亮“人机一体”,整天拿着对讲机,睡觉都不松手。
技术员李志远,在浇筑箱梁时,一待就是一天一夜,回宿舍躺在床上累得动弹不得。
值夜班的邓松,天天当“夜猫子”,由于生活不规律得了痢疾,在坚持上完夜班后,趴下了,最后被人抬了回来。
资料员黄黎,为了保证资料及时更新上报,最忙时一周平均每天睡3个小时。
9月13日,主桥桥面上,钢箱梁焊接工程已经进入施工高峰期。随着主桥钢箱梁全部滑移到位,施工人员正在加班加点焊接节段箱梁。骄阳下,工人们埋头作业,每个人的后背都被汗水浸湿,衣服上留下片片水印。电焊枪迸发着电弧火花,呛鼻的烟尘扑面而来。
??到过焊接现场的人都知道,箱梁焊接作业很艰苦,由于是近距离作业,工人们必须带上防护面罩和防护口罩。一天下来,口罩上的过滤布都会粘满金属灰尘,需要天天更换。
??电焊工人不仅要每天面对金属灰尘的侵蚀,还需忍受高温的烘烤。钢箱梁内空间狭窄,而且闷热不通风,放一杯水两个小时就蒸发干了。饶是如此艰苦,这些可敬的电焊工人却没有一个退缩。他们总是默默地说:“只要能早点完工,现在吃点苦也没啥的,爱拼才会赢嘛!”??敢揽瓷器活因有金刚钻??作为国际上知名的建桥企业,中铁大桥局在施工组织、优化方案上有自己独到的本领。多项技术创新,为大桥建设铺设了快速通道。
对现场工期紧、场地狭窄的情况,项目部采取墩身、箱梁同步施工的方案,钢箱梁在工厂制作好,然后运输到现场整体架设。在运输钢箱梁的过程中,提前与业主配合,积极寻求运输沿线省份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了运输工作有序、按时完成。
为保证钢箱梁安装进度,他们在施工中采用了先进行“小单元”拼接,再拖拉、滑移至规定位置焊接的新工艺。如此反复作业,便可完成整个桥面钢箱梁的施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焊接和桥面设施完善。采用这种施工工艺,可以提高安装速度,缩短施工周期1个月左右。
钢拱吊装采用650吨履带吊,减少吊装分段,快速完成现场安装工作。
钢梁支架与箱梁支架设计一体考虑,快速转换为箱梁支架;钢筋骨架分段、成片预制吊装,减少了作业时间。
作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项目部的每一名负责人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为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出谋划策,使尽了自己的浑身解数。
北中环桥匝道施工即将进入桥面铺装阶段,项目部物资机械部副部长朱超提前将10米长的提浆机拆掉一节,使其与7.5米的匝道桥面作业宽度匹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快速施工必须有机械设备作保障。
对现场情况了然于胸的朱超早已经提前了解了桥面宽度,正式施工的那天,天一亮就赶到现场对提浆机动起了“手术”。两个小时后,设备对接完成,没有耽误一分钟的桥面铺装。
对朱超来说,这样的情景几乎天天上演。在他的工作记录本上,吊机、塔机、平板车、挖掘机等设备的进场日期、型号、数量以及每天的设备使用计划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每一页。甚至,连每台机械司机的姓名、电话以及食宿安排也写进了本子,提醒自己安排好每位司机的吃穿住行。每天睡前,朱超都会翻开记录本,看看笔记,并用笔在每一项内容开头标上记号——打五角星的,表明已确定的计划,打问号的表示尚未确定的计划。每晚,朱超都会总结当天施工内容,准备明天的工作。
作为敬业的“机械管家”,他还有一双“千里眼”。每天都要先走到桥面上,开始现场“扫描”:哪台挖掘机闲置,哪台吊机在作业,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有机械没动静,他便打电话联系作业队负责人,将闲置的机械送到缺设备的作业队,让设备“动起来”。
“设备就要不停运转,否则就是浪费资源,一台吊机闲置一天不仅要白白花掉1000块,更令人痛惜的是影响工程进度!”朱超心中有一本清晰的账。
要当好“管家”,不仅要应对巨大的工作量,也要处理棘手的难题。北中环桥在进行桩基施工时,需要生产大量混凝土。然而,在建设搅拌厂时,工人发现搅拌站主机安装中心点位置与图纸设计位置偏离60公分,导致螺旋输送机与搅拌主机无法对接。这下可急坏了现场所有人。若按原方案改装螺旋输送机长度将耗费大量时间,一旦无法及时生产混凝土,将大大延误工期。当时,朱超赶到现场,徒步丈量了各分料仓大罐与搅拌站的方位距离。凭着丰富的经验,朱超与现场安装人员沟通后想到了一个法子,即改变螺旋输送机倾斜口与搅拌主机过度仓的角度,通过改变角度的办法调整主机过度仓与螺旋机的距离,让螺旋机能一一与主机对接上。凭此办法,混凝土搅拌厂得以顺利建成,为大桥施工源源不断地输送混凝土,确保了建设进度。
为了太原人民早日用上新桥,值得??从5月进场至今,朱超日日夜夜在工地忙碌,甚至连到市区逛街的时间都挤不出来。9月的一天,他接到家人打来电话,其父亲中风住院。朱超匆忙买了飞机票,赶往黄冈老家,探望病重的父亲。短短几天探视后,他便买了回程的火车票,回到工地。“父亲中风后,走路一瘸一拐的,本想好好照顾他,但现场工作需要我,只能这样了。”谈起父亲,朱超眼眶泛红,而电话铃一响,他又立刻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
一张北中环桥施工进度图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代表着一联联浇筑完成的箱梁。每当一联箱梁施工完成,项目部三工区副经理黄富伟就会用笔标记在图上。快速施工需要超前谋划,黄富伟在排兵布阵上有一套清晰的思路和前瞻的眼光。当时,滨河西路立交几条匝道并行施工,黄富伟马上意识到,要施工、先修路。于是,他利用晚上时间,清理场地、修筑便道,将堆积满地的钻头、杆件等材料清理干净,修筑了长达1公里左右的便道。当时,有的工人抱怨:“现在正是要设备的时候,为何清理场地?”但当所有匝道支架都立起的时候,劳务队这才理解了黄富伟的用意。若没有便道,吊机作业面覆盖不到,施工将极为不便。这条一公里长的便道为吊机作业,车辆运行提供了便利,保证了多点同步施工。
按照一般的桥梁施工法,浇注混凝土箱梁时,往往是搭好100米的支架,浇注100米的箱梁;完成100米箱梁浇注并凝固后,再拆除支架重新搭设,继续浇注新的箱梁,如此反复。在建设北中环桥过程中,为节约时间,加快进度,他们对需要浇注混凝土的桥梁段,采取一次性全部搭设支架,一次性浇注混凝土的办法。速度大大加快了,对于施工方来说,企业的成本也相应增加,利润减少。对此,中铁大桥局的现场负责人却说,为了太原人民早日用上新桥,为了树立企业严守承诺的信誉,值得��
相关链接??寓意“龙腾祥瑞”的北中环桥??碧波荡漾、绿树婆娑,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的汾河景区,已成为太原一道靓丽风景线。为保证景区的完整性,我市在建设跨越汾河桥梁的过程中,除注重其实用性外,还从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通盘考量,打造了一座座和汾河景区和谐相处、自然融合的标志性建筑。祥云桥如此、南中环桥如此,即将投入使用的北中环桥同样如此。
北中环桥为跨汾河桥梁,位于胜利桥以北约1公里处,是连接河西、河东地区北中环街的重要节点工程。北中环桥由滨河西路立交桥、滨河东路立交桥和北中环主桥三部分组成,设计全长1300米,由西向东依次跨越滨河西路、汾河、滨河东路。滨河西路立交主线桥起点与西侧上跨规划路的桥梁相接,终点与上跨汾河的北中环桥相接。这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主桥跨度310米,宽43.5米。桥梁与滨河西路相交设有16条匝道,与滨河东路相交设有12条匝道,分别与滨河东西路实现全互通。该桥以“龙腾瑞祥”为设计主题,由5个高度错落有致的钢箱梁变截面拱圈和钢箱梁构成下承式连续钢构箱梁。5座钢拱最低的为48米,最高的为78米。如果以3米为一楼层高计算的话,其最高高度达到了26层楼高。
北中环桥整个工程钢材用量达到47000吨,混凝土用量达到22.2万立方米。主桥为全钢结构,其中桥面由168块钢箱梁组成。全桥钢拱支架分为41个节段,最大吊装重量达到50.2吨。钢结构焊缝长度超过8万米。
北中环桥从今年4月底打下第一根桩,到目前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历时6个月,创造了我市城建史上一项新的“太原速度”,也创造了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有史以来最快的建桥施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