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土地供应尚未铺开 租金8天涨超200%

10月15日,世邦魏理仕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写字楼租金已升至每天每平方米4.2元,而今年8月份这一报价为每天每平方米2.1元。在一个多月内,经历了自贸区挂牌日前后和...

福建房企阳光城集团近期备受关注,这与其9月在上海的投资大幅扩张拿地有很大关系。在刚刚过去的9月,仅一个月的时间里阳光城在上海用于拿地的金额已逾30亿元。

也正是瞄准了自贸区这样的热点,阳光城集团的在上海的拿地策略布局了环自贸区区域,营销及品牌中心总经理王锋向本报表示,距离自贸区最近的项目位于外高桥,步行两分钟即可进入自贸区。

2013年3月20日,阳光城全资子公司1.5亿元竞得上海外高桥新市镇E06-03商业地块,成交楼面价9742元/平方米;时隔半月,阳光城又以1.005亿元竞得浦东新区外高桥新市镇G03-17地块的商业用地。到了9月以25亿拿下浦东川沙地块;4.74亿的价格拿下上海国际医学园区D2-02-05纯宅地,这批次土地,基本都位于自贸区可以辐射到的区域。

在阳光城的主体产品尚未入市之时,德佑地产市场研究部监控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外高桥、临港新城、祝桥等自贸区主要相关板块房价,均相比去年有了至少10%以上的涨幅。随着自贸区的政策不断落实,涨幅空间正在扩大,自贸区周边土地将让上海地产界掀起一波热潮。

而在土地之外,自贸区区域之内的厂房租金、办公楼租金等市场,也迎来了一波火热的行情。

争夺土地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贸区内最大“地主”外高桥的市值在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翻番,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在自贸区内拥有1.78万平方米仓库的浦东金桥的股价也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翻倍。

进入9月后,自贸区概念对浦东地区土地市场的影响全面显现。上海国际医学园区D2-03-09地块溢价率高达156.1%,为今年沪上溢价率第二高的经营性地块。与此同时,浦东川沙、浦东周康的、上海国际医学园等出让的地块,均以130%以上的高溢价率成交。

克而瑞集团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林波认为,自贸区政策更多的是对产业经济产生影响,这是最直接的推动。预计上海未来工业类用地和商办类用地供应会提速,其次才是住宅用地,而土地涨价是必然的。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董事谢晨表示,上海自贸区重点发展的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及社会服务在内的六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对区域内的写字楼、工业地产、商铺等物业形成不同程度的直接利好。

据德融地产市场部监测数据显示,在一手市场方面,外高桥板块内的写字楼在最近的7、8、9、10四个月中成交涨幅明显,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自贸试验区之后,该月写字楼成交量出现爆发式增长,成交面积环比大涨805.80%,成交总金额亦上浮768.80%。

而在二手商业地产买卖方面,7、8、9月外高桥板块均呈显着增长,其中,7月成交项目单数环比6月上扬80%。

对于二手住宅的成交,更是一片火爆,目前自贸区对于房价的影响已从邻近板块蔓延至整个浦东地区。德佑地产陆家嘴地区门店相关人士介绍,自贸区规划批准后,陆家嘴高端二手房不断上演跳价、惜售的行情,部分房源相较年初提价两成。

德佑地产研究总监陆骑麟表示,外高桥、川沙等板块的房价,在自贸区概念产生前就已开始快速上涨,因此区域相关板块难以称得上十足的投资洼地。不过,自贸区的建设对于周边板块乃至整个大浦东地区都是重要的利好,房产的升值可期。

租金飙涨

即便自贸区内部的土地供应尚未铺开,但是对于商业地产以及厂房的租金已经是一片涨声。

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基隆路的汤臣国际贸易大厦,已经是园区内最贵写字楼,其报价从原来的每天每平方米3.0元人民币,上涨至9月底的每平方米4.5元人民币/天,国庆长假后的报价已上调至每天每平方米7.0元,短短8天,租金涨幅超200%。

10月15日,世邦魏理仕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写字楼租金已升至每天每平方米4.2元,而今年8月份这一报价为每天每平方米2.1元。在一个多月内,经历了自贸区挂牌日前后和国庆节后的两波大幅调租涨价,园区内的办公楼平均租金就也都翻倍。

不仅如此,上海自贸区的写字楼项目的售价同样水涨船高,目前整体售价较9月份上涨20%。其中,交能国际大厦均价从1.3万元/平方米上涨至3万元/平方米,而上述汤臣国际贸易大厦更是出现3.5万元/平方米的报价,该价格已经与今年年中整栋成交的位于人民广场核心板块的中区大厦的均价相当。

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园区内写字楼宇本身不足。洋山港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内只有零星几栋写字楼,目前自贸区商办项目供应量主要位于外高桥保税区,不仅总体量很小,而且楼龄长、品质低。

据统计,外高桥保税区内品质达到或者接近乙级并对外出租的商业写字楼总存量仅40万平方米。其中楼龄在10年以上的项目占总量56%,而楼龄在5年以内的项目占比为零。本报了解,正是由于办公楼供应量不足,不少企业不惜购买或租用厂房作为“办公地点”,目的就在于抢先“登陆”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