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销量锐减蟹商抱团取暖 共建平台注重品牌建设
东方网10月11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受三公消费影响,今年大闸蟹销量遭遇重挫,部分蟹商甚至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压力之下,蟹商开始抱团取暖,重新重视品牌营销,并共享客户资源,统一调度,做大做强。
大规格蟹销量今日尤其差
“往年8成以上的大规格蟹都用于三公消费,今年这些大蟹销量尤其差。”在昨天下午湖北梁子湖大闸蟹推介会上,上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总裁助理王德才称,部分商家蟹券销量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而国庆过后,原本虚高的蟹价也大幅回落。
来自铜川路水产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上个月3两规格公蟹、2两规格母蟹还买七八十元一斤,近期已经回落到了50元以下,而110元/斤的4两规格公蟹现在也只卖65元/斤,4两半规格的公蟹则从150元/斤跌至100元/斤。
“我们这里大蟹跌得多,小规格蟹略跌基本持平,这个价格比去年同期低了10%左右,而事实上,由于天气影响,今天大闸蟹的产量比去年少了约一成。”东方国际水产市场的蟹商王惠强告诉青年报记者。
量价齐跌的现象在往年公款消费比重高的蟹商中体现得尤其明显,阳澄湖大闸蟹“蟹都汇”相关负责人胡海平称,去年他们的客户群中三公消费比重占四成以上,今年尽管多方宣传努力,但是销量依然比去年少了10%—20%。
“产量减少,各种成本持续增加,而价格却不涨反跌,蟹农的利润越来越微薄,甚至会亏本。”洪泽湖大闸蟹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青年报记者,今年洪泽湖蟹产量锐减20%—30%,而价格却难见回升,蟹农和蟹商的日子都不好过。
全国千余名水产商共建网站
压力之下,一些蟹商开始谋求出路。王惠强称,目前他们的策略是“抱团取暖”,目前他正联合多家蟹商建设一个平台,以诚信经营为前提,注重品牌建设,并共享客户资源,统一调度,做大做强。
“如成都一家酒店需要大闸蟹,在平台上发布后,可以将上海的大闸蟹发过去。”他告诉记者,目前包括两百余名上海水产商在内的全国1000多名水产商已加入其中,届时将建设一个网站,做大平台实现“百团取暖”。
今年大规格蟹难卖,而一些二三两的大闸蟹却普遍受到欢迎。“往年这种蟹都是没人要的,今年却供不应求,还要先打电话来问问有没有。”阳澄湖大闸蟹养殖能手俞三男告诉青年报记者,订购这些小蟹的都是普通消费者,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二三两规格的蟹只要五六十元一斤,而四两多的则卖到了一百七八十元,这给他们带来了新的营销思路。
而洪泽湖大闸蟹有限公司却有另外的想法,“往年大家只知道阳澄湖大闸蟹,其他湖区的蟹也不得不冒充阳澄湖蟹来卖,事实上只要水质好,蟹的品质都差不到哪里去。”今年他们专门打造了“世尚蟹家”的品牌,并成立公司常驻上海,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
“今年前期气温高,影响了螃蟹产量,大规格蟹尤其少,另外三公消费限制和民营企业因经济不景气减少采购这些都影响了大闸蟹的销售。但是蟹商们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做一些改变。”王德才称,这种情况下,蟹商首先要降低获利预期,并调整营销对象,更多关注市民需求,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多送一些蟹醋、工具、紫苏、绿色大米等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在营销模式上,应该从关系营销、渠道营销上着力,改变等客上门的心态,各个湖区都应该探索自创品牌,由品质做支撑,让市民认可。
“此外,积极拓展北方市场需求也是一条出路,近两年北方市场逐渐兴起,今年销量没受影响的商家多是在北方。从这几个角度上出发,才能变困局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