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业企业国庆销售增11.8%

在上海购物节、旅游节节庆活动推动下,申城国庆市场节日氛围浓郁,各大商圈客流涌动,线上线下销售见旺,各类业态全面增长。今年国庆销售增速高于春节,据各区县商务委和主要商业集团公司初步联合抽样调查,全市436家大中型商业企业5000多家网点,节日7天共实现营业收入68.67亿元,同比增长11.8%,比春节黄金周(10.2%)销售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10月1日这天保持了国庆单日销售最高记录,销售突破13亿元,同比增长10.3%。10月1日-3日,连续3天销售规模保持在10亿元以上。

节日里,各个商场营销活动众多,成为市民、游客逛街的首选地。其中40家购物中心、65家百货商厦分别实现销售16.66亿元、11.88亿元,同比增长9.8%、4.8%。长假中,浦东新区和8个中心区213家抽样企业分别实现零售额6.12亿元、26.63亿元,同比增长12.2%、13.1%。从销售规模看,拥有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和豫园商城三大商圈的黄浦区依然保持领先。
(新闻晨报 作者:李欣欣)

上海:黄金周购物中心销售增幅超百货店

记者昨日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据各区县商务委和主要商业集团公司初步联合抽样调查,全市436家大中型商业企业5000多家网点,节日7天(10月1日-7日)共实现营业收入68.67亿元,同比增长11.8%,比春节黄金周(10.2%)销售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

国庆单日销售保持最高纪录

据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共实现营业收入68.67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春节黄金周,比去年国庆黄金周(9.2%)销售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此外,今年国庆销售规模和日均销售均创新高。今年日均销售达9.81亿元,比2000年国家实行长假制度时的国庆平均日销(1.60亿元)增长了6.1倍。

据统计,10月1日保持国庆单日销售最高纪录,销售突破13亿元,同比增长10.3%;10月1-3日连续3天销售规模保持在10亿元以上;10月3-5日连续3天销售增长保持在15%以上。

休闲娱乐业营收增速第一

假日期间,本市各类业态销售同升,百货、服务业各居规模、增速第一。据统计,本市40家购物中心、65家百货商厦分别实现销售16.66亿元、11.88亿元,同比增长9.8%、4.8%;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和标准超市销售分别增长6.3%、5.3%、2.8%;专业专卖店中汽车销售增长领先,食品(名烟名酒)、服饰(婚纱)、家电、金银珠宝、建材家居、书店、钟表眼镜店的节日销售同比分别增长34.2%、30.1%、24.7%%、22.9%、11.9%、8%、0.1%,仅医药店销售同比下降15.4%;旅行社、电玩、影城等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休闲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137%,增速居各业态之冠;无店铺业态中,东方电视购物7天销售同比增长20%,一号店、京东商城节日销售分别同比增长101%、60.5%;百万游客来沪,婚宴、家宴和快餐兴旺,推动住宿业营收同比增长19.7%,餐饮业营收同比增长2.8%。

豫园商城销售同比增长45%

节日里,浦东新区和8个中心区213家抽样企业分别实现零售额6.12亿元、26.63亿元,同比增长12.2%、13.1%。从销售规模看,拥有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和豫园商城三大商圈的黄浦区依然保持领先,南京路步行街商圈销售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新世界城销售2.2亿元,同比增长2.9%;豫园商城销售同比增长45%,其中,亚一、老庙黄金销售近2亿元,同比增长47%,淮海中路企业销售同比增长10.5%。

浦东新区、杨浦区分别实现零售额6.12亿元、4.72亿元。从增长速度看,长宁区外资商业发展加快,高端消费扩大,集客能力增强,在中心区商业中增速第一,黄浦、静安、杨浦、浦东新区、虹口、闸北区各大商圈销售旺盛,拉动区域销售增幅实现两位数增长。

节日期间,8个郊区县发挥常住居民人口超过中心区和旅游景点众多的优势,积极组织特色营销活动,推动郊区新城、中心镇和社区商业172家抽样企业实现销售14.27亿元,同比增长26.2%,增速高于中心区13.1个百分点。

集团节日销售逾八成来自百联

国庆期间,百联、光明、良友等集团公司实现零售额21.66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百联集团实现销售17.49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市集团节日销售的80.7%。光明集团旗下的烟糖集团、农工商超市集团节日销售分别同比增长34.2%、3.4%。

据悉,友谊股份(600827,股吧)28家百货企业7天实现销售6.97亿元,节日零售额位居前列的企业有:第一八佰伴(1.51亿元)、青浦奥特莱斯(1.5亿元)、东方商厦旗舰店(4777万元)、第一百货(5482万元)、东方商厦中环店(3936万元)、东方商厦南东店(3456万元)、永安百货(3446万元);销售同比增速领先的企业是:东方商厦西郊店(47%)、东方商厦南东店(26.7%)、东方商厦奉贤店(22.7%)、友谊百货南方店(13.9%)、友谊商店(13.9%)、东方商厦青浦店(11.1%)。

婚宴桌数和营收总体下降

国庆期间,本市婚宴桌数和营收总体下降。各区县、集团公司抽样调查了121家酒店、宾馆,共举办婚宴2.3万桌,实现营业收入8644万元,同比分别下降9.9%、1.3%;在主副食品价格和成本费用等上涨的推动下,每桌均价3753元,同比上涨9.5%。浦东新区、中心区依然是举办婚宴集中地。郊区县婚宴价格相对实惠,桌数规模直追中心城区。崇明、闵行、金山的婚宴每桌均价分别为2653元、2355元、1930元,均价最高的嘉定区为3856元(同比下降6.5%)。

节日期间,本市主副食品货源充沛,据对19家菜场、农贸市场调查,节日7天共实现零售额0.41亿元,同比增长12.5%。由于市民出游增加,节日外出宴请普遍,居家买菜烧饭减少,菜场销售增速同比回落明显。据黄浦区商务委监测,8种主副食品价格平稳,其中,大米、食油、猪大排、光鸡、河鱼、豆制品的零售价格基本持平,鸡蛋、蔬菜的零售价格分别同比下降6.3%、16%。

家电市场
明星产品等带动家电市场大幅增长

国庆黄金周期间,沪上家电行业市场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上海苏宁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整体销售增长达到90%左右,线上苏宁易购同比增长近3倍。上海国美整体销售同比增长超过65%,其中彩电同比提升达到85%,空调同比提升73%。

据悉,无论是线上的苏宁易购,还是线下的实体卖场,上海苏宁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销量都呈现迅猛势头,其中套餐占比达到大家电销售结构的四成左右,长宁路店、浦东第一店、五角场店等超级店的套餐接近45%,高于往年。而且套餐消费金额半数以上在5万-7万元区,约10%比例的套餐金额在10万元左右。此外,各大电器品类均呈现出差异化的消费特征:彩电品类上,以5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3D智能电视为主导的中高端产品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市场增量;在家装类电器表现方面,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电类产品,均以当下环保节能为导向的绿色产品线较为畅销,占到消费结构的七成以上,最受市民的欢迎。

除了传统家电品类业绩创新高外,手机、数码、电脑等3C品类商品借着旅游经济和节日消费态势也呈现爆发性增长,尤其是备受市场关注的iPhone5S、三星Note III等明星新品在国庆前夕相继发布,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高端产品成交额占到整体销售的近40%,购物单价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一成。

据上海国美市场部负责人介绍,本次黄金周国产系列产品表现出了强劲上升势头,包括彩电、冰箱、厨卫、小家电等,环比提升了90%以上。

上海苏宁表示,为满足节后旅游归来一族和假日期间未来得及购买人群的需求,苏宁将再延黄金周力度,推出持续性促销活动,为消费者再续“价期”。

据悉,10月8日-14日,上海国美将推出“车票/飞机票/景点票购物抵现金”活动,消费者至国美全市门店,凭国庆出游的车票/飞机票/景点票购物可抵现金,最高抵扣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