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严峻的“用工荒” 绍兴纺织业如何破题
日前,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透露,根据咨询机构的统计,在中国最富竞争力的纺织品行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东南亚近邻的3-4倍,向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出了警告。对于处在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底端的中国纺织企业而言,这并非一个好消息。中国纺织品“薄利多销”的主要源泉正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正在减弱。这警告又再一次给绍兴县纺织业发展提出了警示。
今年以来 绍兴县纺织业常年缺1万多劳动力
前不久,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牵线下,我县纺织企业远赴黑龙江招工。虽通过这次“远招”达成了200多人工作意向,但面对我县纺织业1万多人的长期“缺口”,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今年以来,为招揽人马,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可谓是东征西战,还时常‘走出去’、‘引进来’,然而,纺织业1万多人的劳动力缺口依然无法填补。而去年这个时候,用工缺口基本能持平,”县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负责人刘王庆相当担忧地说,“今年纺织业‘用工荒’比任何一年都要严峻,到明年年初这个问题定将成为制约纺织企业发展的必然因素。”
对于刘王庆的担忧,绍兴县很多纺织企业已亲身经历。富盛一纺纱厂将在今年12月初新增一技改项目,如今万事俱备,就只欠劳动力,从10月初开始招工,到现在近一个月过去,其所需的三四百职工却依然没有着落。这可把该厂经营者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说:“即便是新手也可以,我们把新进人员的培训日程表都已安排好了。”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传统纺织业利润薄上加薄
随着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能源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纺织业的利润低谷越陷越深。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微薄的3%-5%。这些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只赚取10%的加工费。对于这点,作为纺织出口大县,绍兴县纺织业在劳动力方面更是内忧外患。《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报告》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扩大,并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国家的官方统计,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仅分别为每小时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0.36美元。与此同时,随着中西部经济大开发,曾作为绍兴纺织人员输出基地的安徽、江西等省,务工人员完全可在“家门口”上班。刘王庆告诉记者:“在同等条件下,务工人员都愿在家乡务工,这两年我们很难在安徽、江西招到工人了。”为此,绍兴纺织企业为招到熟练工,很多老板往往开着奔驰、宝马亲自招工,甚至相互“挖墙脚”,造成企业在用工上的不稳定和无序。钱清一纺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诉苦说:“对我们企业而言,不但已失去劳动力竞争优势,现在劳动力成本已占生产成本的20%以上,仅次原材料成本,如按目前发展形势,劳动力成本所占总成本的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才是出路
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在参观我县纺织企业时指出,现在纺织印染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恶性竞争加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一些企业停留在简单的来料加工、订单式加工、贴牌生产等,只是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尚未形成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差异化竞争实力。
“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摆脱劳动力因素的制约,这已成为企业及政府必须关注的问题。”陈树津说,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这是纺织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提高绍兴纺织服装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印染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时不我待。
目前,绍兴县已有一些企业认识到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性,不少纺织企业通过调整结构、改善设备、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将劳动力制约因素迎刃而解。越王控股集团下属的庄洁无纺材料有限公司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无纺布生产,年产6000吨的生产线仅需35人左右,其劳动成本仅占生产成本的5%。该企业所推出的所有职位还成了“香饽饽”。日前,该公司为明年新增生产线招收20多名职工时,前来报名的却达到100多人。“1:5,这个比例在以往的纺织企业是不曾出现过,更何况是招工似渴的今天呢。”“庄洁无纺”的管理者徐熊耀在接管“庄洁无纺”前,一直从事纺织企业经营,“难招工”是他每年最为头疼的事,如今产业结构调整后,让这个“招工难”的经营者成了“选工难”。来源:绍兴县报
5
输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发布
字号:小 中 大 2007-11-06
自欧盟宣布明年将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以来,业界期盼已久的2008年输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终于出台。这对我县纺织品出口企业而言,是面临机遇还是挑战呢?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出口纺织企业及相关业内人士。
门槛不高 绍兴县纺企大部分可过关
“中方将对上述类别输欧产品实施出口许可”。那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获得出口许可呢?日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合发布了“2008年输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这六条资质标准不算太高,包括:在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境内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从事纺织品出口贸易2年(含)以上;依法纳税的一般纳税人;上年度纺织品对欧盟出口1万美元(含)以上;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尤其是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方面连续三年没有违规行为;符合有关商会、协会的有关行业自律要求。
县外经贸局相关人士表示,2005年实行配额制以来,绍兴纺织企业已经历一轮大浪淘沙,规模、知识产权等达不到这个要求的企业,基本上都已退出了欧盟市场。因此现在对欧盟有直接出口的绍兴纺织企业,应该大部分都可顺利过关。
据了解,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已成立商协会审核小组,近期将分两批公布符合资质标准的会员企业名单,不在名单内的企业,应按照申报资质标准的程序进行申报。
纺织品出口欧盟 不会“一帆风顺”
据悉,实行新政之后,商务部将就一年内T恤衫等8类纺织品出口欧盟的大致数量、价格等,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相关资料,一旦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的情况出现波动或者异常,欧盟将有权单方面采取进口管制措施。中方将对上述类别输欧产品实施出口许可,欧方将实行自动进口许可制度,监控时间从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末。“‘双监控’出台对于我们无疑是个利好消息,”浙江郎莎尔·维迪制衣有限公司经营者顾洁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对欧洲纺织品出口政策明朗后,我们企业可以放心接单。取消配额限制、实施‘双监控’,这有利于纺织品出口欧盟的健康有序。”一向注重开发欧盟市场的“郎莎尔·维迪”,因配额限制,其对欧盟市场的出口额一直无法提升,只占总出口额的10-20%,而新的政策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利好消息。为了进一步拓展明年的欧盟市场,该公司已参与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为开拓更大的欧盟市场增加了“筹码”。
在采访中了解到,也有不少企业经营者对欧盟市场依然不看好。虽然取消了配额,对欧盟出口还受到技术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欧盟的REACH法规,即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钱清一服装企业外贸部负责人张女士就担心欧盟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她提到,现在有客户要求面料色牢度达到四级、缩水率不超过3%,而绍兴能达到这个要求的面料供应商并不多,且该类面料价格较高,如果到外地寻找供应商,成本会加大,利润只能更小,“有时客户要求太高,为保证一定的利润,只好不接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