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储蓄超3万 青岛房奴算账只有房贷没存款
储蓄让中国人有安全感
中国是储蓄大国,对于许多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存折上不断增长的数字可以代表了物质的富足,也可以让他们产生安全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人均储蓄额最多的国家,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而之前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岛人均存款已近4.6万元,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但凡平均,难免容易遮蔽低收入者的真实状况。在当下,“砸锅卖铁”只为一套房的现象并不少见,家庭储蓄相比高额房贷就显得“杯水车薪”少得可怜了。因此数据一出,激发了网友的吐槽欲,有几万块钱存款又如何?如果算上还欠着银行的房贷,大多数青岛家庭都是“负债累累”。
老青岛攒了半辈子家底儿买了房就“一贫如洗”
“算上房贷的话,我家的资产应该是负值,而且是负五十万”,即将年过半百的老张调侃道。回顾自己的买房史,老张唏嘘不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老张和妻子还是国企里的工人,工资待遇各项福利都很好,没成想赶上了下岗大浪潮,夫妻俩双双丢了工作后,绝望之时选择了创业,将自家一楼改造成小饭馆,由于地段优越,生意很快兴盛起来,加上二人省吃俭用,10余年下来存了20余万元。
攒这点“家底儿”不易,可是掏空“家底儿”只是一瞬间的事。早在去年初儿子还在上大四时,老张就看准房价正处低谷期,准备张罗着买房。几经考察,最终在李沧商圈附近买了套新房,这套80㎡的小房总价70余万,银行里的20万加上东拼西凑借来的钱,凑足了30万的首付款,剩下的40多万需要在20年的时间里还清,月还款近3000元。由于老张儿子今年刚刚大学毕业,工作不稳定,因此还房贷成了一家人的大事。攒了大半辈子钱的老张被一套房子拖累成了“负翁”。
此后,老张更加卖力地经营自家小饭馆,如今买房造成的窘境已经大为改善,银行账户里重新有了存款数字,“虽然微薄的存款与高额的房贷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看到存折里增加的数字,心里总归是踏实许多”。
房贷压迫房奴月薪8000也得“省着花”储蓄成难事
老张是老一辈攒钱买房的典型代表,小周则是奋斗在青岛的年轻人的缩影,买房让她更加懂得理财。
曾在一所全国知名院校就读的小周在毕业后顺利在岛城某银行一份不错的工作,经过五年多努力打拼后,月薪稳定在8000多。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份不错的收入,但买房之后,她的负担陡然增加。
“没买房之前,这8000元的工资被我分成好几部分,房租1000元,吃喝玩乐是‘大头’,一般需要2000元左右,网上购物或逛街开销也不少,最少也得1000块钱”,虽然有时‘败家’,但当时的小周每个月也能省下3000元左右,她把钱存在银行里作为自己的周转资金,三年下来攒了近十万。买房之后,她的攒钱计划被迫告一段落。
“一直就想在青岛买套房子定居”,小周对记者说道,“考虑到房价和交通,市南、市北房价近两万,买不起;李沧、城阳离工作单位太远,不方便,经过权衡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新都心”。在家人的资助下,她在清江路旁某楼盘买了一套90平米的新房,单价高达14000元/平方米,即使已付清50%的首付,也仍要在接下去的30年里每月偿还4000多元的房贷。
“我的10万元存款还在银行,买房没有动那笔钱”,小周说道,“但短时间内这个数字恐怕不会有所增长了”。房贷需要小周自己承担,原先的8000元工资大部分用于还房贷,这样小周富足的生活大大缩水,但她很快适应了还贷生活,“我现在开始压缩社交应酬的花销,也在抑制购物乱花钱的坏毛病,每个月还能省下1000元左右,继续存在银行里,以后新房装修也需要用到。”小周笑着说。
业内:买房也是投资如不影响生活可适当背负
全家人“砸锅卖铁”买房的家庭在青岛随处可见,多年的积蓄在一夜之间被掏空,让人有些心理失衡,这才引得不少人抱怨拖了“人均储蓄3万元”的后腿。
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背负适当的负债率很正常。“房屋也是一种未来的投资,买房并不是把钱像水一样泼出去,只不过是将银行中的钱‘搬’到房屋上,保值性较高,更为实用,长远来看,比坐等‘吃利息’回报率更高”。
但他同时表示,家庭负债率需要有个“度”,不同的家庭情况不一样,年轻家庭负债可以多一些,而年龄稍高的可能储蓄会多些。他说,家庭年龄结构、成员结构、资产结构、收入渠道、资产稳定性等都是影响储蓄及负债率高低的因素。“只要具备还款能力,又不会较大程度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即可贷款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