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进药店更需把好奶源质量关
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兼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昨天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时介绍,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药店将以专柜和ATM机自售模式进行销售。该项目在北京地区将于9月15日进行系统测试,10月初在金象、全新、同仁堂等试点药店上架销售,纳入统一监管销售奶粉的药店将有统一的标识。(9月1日京华时报报道)
奶粉安全涉及到千千万万婴幼儿的健康,近年来“毒奶粉”事件频频见诸于报端,从2008年毒奶粉事件开始,到今年美素丽儿奶粉造假案、惠氏不合格奶粉拆分重新装罐案,一次次“毒奶粉”事件不断的抨击着国人的心,让中国父母对奶粉市场产生严重不信任感。如何让中国父母吃下“定心丸”,如何让中国婴幼儿吃上放心奶,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试行婴幼儿配方奶粉在药店专柜销售,主管部门考虑到药店的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奶粉在药店销售能够得到更好的制度保障和质量保障。这一考虑毫无不妥,对于奶粉市场的规范管理、奶粉质量具有一定的监管作用。但笔者认为,仅仅靠这一措施恐不能有效遏制“毒奶粉”事件再现。
治理奶粉市场,不应仅仅在销售渠道上下工夫,更在于加强奶源质量的把关。如何在源头上提高奶粉的质量,才是下一步的重中之重。政府职能部门要应明确相关监管,实行“三不”“三定”责任制。不错位、不漏位、不推诿,定部门、定专人、定责任,并用法律手段严惩涉及到奶粉安全的不法行为。同时,鼓励民间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家长组成的行业监管协会,对奶粉质量开展第三方监督,让检验的过程更透明,让检验结果更加“去官方化”和“经得起考验”。多管齐下,对阵下药,全民监督,让“毒奶粉”事件不在发生,让奶粉市场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