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工业园到5A写字楼 转型催生季华中央商务带

陶企宏宇此前以2.52亿元高价拿下季华路与佛山大道交界的商业办公地块。这一用地面积仅为10133.49平方米的地块,折算每平方米价格近2.5万元,创下同地段地价最高纪录。

在李军看来,季华路所占据的城市区位和配套优势,让宏宇不怕投资没回报。

正如李军所言,中心城区看似高企的地价成本,并未阻碍佛山制造企业“进城上楼”的热情。在季华中央商务带沿线的24个重点项目背后,均不缺乏制造企业的身影。

摊开禅城地图,季华三路、四路,以及附近向纵深延伸的镇中路、雾岗路等沿线,已被密密麻麻的“小盒子”占据。这些“骑路建房”式的建筑,已经成为禅城城市景观中的重要一环,对外展示着此地制造业经济的繁荣之象。

相较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制造业开荒时代,季华三路、四路沿线陶企展厅的此番聚集,无疑已是陶瓷行业一种进步。

这种迹象表明,以往占据大量土地的陶瓷、不锈钢等传统产业,依托原来的工厂和各专业镇在季华路沿线实现了简单的产业“就地”升级。

佛山制造的家电占到全国市场的15%,建筑陶瓷产量占到全国的60%,铝型材和不锈钢产品产量均占全国的35%左右。2012年,佛山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五。过去“佛山制造”长期停留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从以往的工业园区,到城市繁华区,这是不少佛山制造企业正在进行的探索。在这种转型的同时,佛山对于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需求愈发旺盛。

“过去佛山高端服务业发展上不去,缺乏像样的载体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以佛山6000多亿的GDP、1300亿元的财税收入、超万亿的民间存款,佛山有这样一批项目,也是应该的。”对于季华路上云集一批佛山历史上最高端的商业、商务项目,佛山市长刘悦伦认为,佛山的经济总量庞大,佛山产业升级需要季华中央商务带。

佛山传统制造业新的一轮经济模式转型才刚迈开步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季华路还将继续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服务。

季华路迎来写字楼时代

新加坡唯一集团副总裁、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杨建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曾大胆建言,“顺德目前的制造业包括有些家电企业都挺好的,但从新加坡走过的路程来看,家电生产制造一定是低附加值的产业,家电制造一定要淘汰,在这方面政府要有魄力,越是困难时刻越是调整的契机。”

对立志于打造广东第一制造业大市的佛山而言,加大对制造业的升级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引导原有的庞大制造业向设计研发和总部销售的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这是“佛山制造”面临的共性问题。

产区加市场的发展模式,对于佛山制造业最初的财富积累至关重要。专业市场、专业街的出现、壮大,成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轴心。

佛山的制造业,特别是陶瓷产业,无疑是把这种模式发挥到极致,佛山众多闻名全国的陶瓷专业市场、陶瓷专业街,对扩大佛山陶瓷销售和知名度,降低企业销售成本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驾车在季华路上自东向西驰骋,一进入季华四路,便能看到与一般的城市景观大为不同的景象。众多的陶瓷企业门店、骑路而建各有特色的展厅分布在季华路两侧。

这些陶瓷展厅沿路而建,除了季华路外,江湾路、南庄大道等主干道沿线,以及沿着主干道纵深发展的雾岗路、镇中路上,都被各种陶瓷卖场、展厅占据。

而随着陶瓷行业发展的深入,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城、瓷海国际等专业卖场相继出现,把卖场和展厅初步聚集在一个“盒子”里。仅仅中国陶瓷城,就可以容纳多达200多个展厅。

专业街、专业市场的亮相,是该行业紧随时代、市场的发展,进行自我升级转型的一个缩影。

但这种专业街夹杂着各陶瓷专业镇、陶瓷厂进行简单“就地式”的产业升级,相对于如今的城市发展要求无疑仍显滞后。当“城市化”发展在佛山势头日趋激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自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如果说从2007年起佛山引导制造业产业升级赶走污染的整治风暴是陶瓷产业发展的“第一个转角”,那么多年以来,“何去何从”成为青柯、置地、华艺、沙岗、河宕五大陶瓷专业批发市场的商户每天思考的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陶瓷产业发展走到了产业升级的“第二个转角”。

这促使佛山陶瓷产业的进一步转型,不少企业从工业园搬出,谋求更优质的生存环境,制造业陆续开启了“上楼”的步伐。华艺、河宕等专业市场,也借着自身的地理优势,成功实现转型。

包括陶瓷产业在内的佛山制造业掀起“上楼”的热潮,使禅城的写字楼供应日渐饱和。彼时,专业、高端的写字楼闻风而起,卓远国际、九鼎国际、金海广场等禅城最先一批现代高端写字楼陆续开建。而今,禅城的高端写字楼呈现爆发式增长,未来还将有数百万方体量的写字楼在此地诞生。很大一部分写字楼将承接佛山制造业的转型。

这预示着佛山新型服务业时代的到来,佛山制造业在这些摩天大楼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