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百货掘金中国风光不再?
在业界看来,百盛仅是整个百货行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百货业闭门歇业情况频现,多数为经营不善、连续亏损。今年上半年,零售企业内食品、服装、化妆品和日用品的销售增速较...
外资百货各地相继关店 百货业亟待新出路
百盛月底关石家庄店
曾半年内在贵阳连关两店
“亲爱的百盛会员:感谢您对石家庄百盛一直以来的信任与支持,由于发展战略调整,决定自2013年8月31日正式闭店,9月1日起终止经营,我们将在余下的10天经营中为您提供良好的服务……”8月20日,石家庄的百盛会员们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百盛百货用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形式宣布了在石家庄最后的谢幕演出。
2013年6月初,位于大十字的百盛鲜花店关门歇业,这是自去年底百盛金凤凰店歇业后,百盛在贵阳关闭的第2家门店。据悉,业绩低迷、成本上涨是百盛关店的关键。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表示,2012年以来,人工、租金成本不断上涨极大地挤压了百盛的利润水平。与此同时,市场的竞争日渐加剧,购物中心、电子商务以及百货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让百盛集团的业绩不断下滑。关闭门店,减少亏损是其当前的无奈之举。
成都太平洋百货停业风波
2013年7月15日,盘踞成都春熙商圈达20年之久的成都太平洋百货突然关门停业,引起成都业界和市民一片哗然。中国经济网记者从内部人士了解到,此次太平洋百货与东家成商集团的纷争升级背后,暗藏了“租约到期关于租金涨价”的玄机,一方想借租约到期之际上涨租金,而一方明显表示不会接受租金上涨。
其实,太平洋百货在大陆不断承受租金上涨之痛,也先后出现了一次次关闭潮。如太平洋百货北京盈科店、五棵松店,大洋百货无锡店、武汉店也因租约到期、租金上涨,先后关门撤离市中心。
伊势丹百货在华相继关三店
2013年4月1日下午,在沈阳太原街陪伴消费者走过5年的伊势丹百货宣布,将在5月31日闭店,6月1日起停止营业。接近伊势丹的消息人士透露,沈阳伊势丹每年亏损额平均在2000万至3000万之间。伊势丹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零售集团,伊势丹在中国的上海、天津、成都等大城市曾经拥有七家分店,此次在沈阳关闭的店是继上海华亭以及济南伊势丹之后的第三家。
繁华商圈难掩业绩不善
大洋百货退出石家庄、无锡
大洋百货石家庄店于2013年5月31日起闭店。大洋百货是中国百货龙头企业之一——大洋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设立的第十八家分店,于2011年12月开业,总面积达22000平方米,集中了国内外150多个品牌。虽然大洋百货当初选址在石家庄市最繁华的中山路商业圈,仍然没能避免黯然退场的结局。
早在大洋百货石家庄店关店之前,无锡大洋百货日已经提前退出。这是自2011年以来新世界百货、英武百货先后关门后,无锡中心商圈内关掉的第三家商场。
租金飞速上涨百货利微 电商发展迅猛抢占市场
商业地产租金不断上涨
1、近两年来,中国的商业地产租金整体呈现飞速上升趋势,特别是核心黄金商圈的物业租金成本年均增幅达到两位数。与高成本相对应的,近年来,随着人力、物流等各类成本的提高,传统百货已步入“微利时代”。
2、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给百货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居民消费习惯逐渐由线下转到线上,电商通过低廉的价格、便捷的支付系统、送货上门等周到服务迅速占领市场。
3、一些新出现的百货商场有溜冰场、电影院等,这类综合商场会分流一批老百货店的客流。并且老百货店基本没有或有少量停车位,导致部分老百货店人流量下滑。
4、对异地消费者的习惯、定价等方式不熟悉,商家在本地成功的模式难以在另一个地方成功复制。但在扩张初期商家似乎都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将自己的模式照搬到异地,失败之后才意识到这个简单的道理。
逆势扩张 四川成外资百货投资洼地
伊藤双楠店年销售额高达260亿日元
日前,伊藤洋华堂中国总代表三枝富博透露,在未来几年,伊藤洋华堂计划在四川再开20家门店,估计成都市区不会少于5家,其他门店考虑布局在成都的二三层区县,绵阳、德阳、南充、乐山等川内二级城市也将计划选址布局。
据悉,伊藤洋华堂在成都的扩张速度不及家乐福等连锁零售商那么快,进驻成都市场足足16年,伊藤洋华堂仅仅只开了5家店。数据显示,伊藤洋华堂成都双楠店的年销售额高达260亿日元,即使把日本国内的店算在内,这个销售额也是伊藤洋华堂190多家店中最高的。
三枝富博表示:"成都的消费者是全中国对新商品好奇心最强的。"他对成都的新商机感到兴奋异常。
在其他地区外资百货频频传出关店消息时,四川却成了外资百货投资的洼地,不仅伊藤洋华堂做出了要开20家店的决定,韩国的乐天百货和台湾的新光三越等百货公司也在积极寻求进驻。这一现象跟几年前,外资百货纷纷布局东部城市有些类似,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发生在其他地方的外资百货关店潮是否也会在四川上演并且愈演愈烈。
无论如何,成都太平洋百货已经关闭,这似乎是一种预示。越是投资洼地,竞争越是激烈,外资百货应该提高警惕,未雨绸缪,转型升级在所难免。
扭转闭门歇业局面 百货业如何转型自救?
百货业转型迫在眉睫
在业界看来,百盛仅是整个百货行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百货业闭门歇业情况频现,多数为经营不善、连续亏损。今年上半年,零售企业内食品、服装、化妆品和日用品的销售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这些都是百货店主要的收益品类,销售放缓意味着百货业的盈利压力加大。各种迹象都表明,百货业转型迫在眉睫。那么处与危机边缘的百货业应该如何来寻找出路呢?
1、细分市场,进行“主题经营”
目前百货、购物中心竞争激烈,整个行业趋于精细化发展。无论是外资百货还是本土百货公司,在确定和调整门店的同时更应明确定位客群,走主题性强、更细分的路线。像友谊、广百主打高档,摩登、新光主打青春时尚,大型百货的定位应该是独特的,必须张扬自己核心价值。广州摩登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说,“主题经营”是百货业市场细分化的产物,它大胆摒弃综合百货大而全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明晰商场的经营定位,以鲜明的特色主题与传统百货形成错位竞争,是百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改变单一业态,建购物中心
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百货零售企业)主要满足的是消费者吃、穿、用的功能。在业态细分、网点增多、居民购物场所选择余地增大之后,其单一的业态功能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餐饮、娱乐、休闲、服务等多层次,不断更新的消费需求。因此,改变单一的经营业态,开拓贴近人们生活、满足体验需求的新业态,是百货店亟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开设儿童教育基地、水族馆等大型生活综合体项目,都是吸引客源的新业态。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购物中心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等功效,具有更强的聚客能力。
此外,传统百货虽受到网购冲击,但并未完全失去市场。消费者目前已经形成了“足不出户”的购物习惯,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一站式”购物中心恰恰迎合了当下消费者的需求,这是网络购物所不能办到的。
3、拓展电商渠道,实现线上下融合
传统百货在商品质量、销售网点、配送能力方面都较有优势,同时具备强大的售后服务网络。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以实体连锁店为依托,发展网络线下销售,加大对商品服务和保障的投入,形成传统百货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销售新模式。
4、可考虑开发大型商业地产项目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一些实体百货店目前依旧能够盈利,但随着电商冲击和租金、人工成本等上升的压力加大,实体百货店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弱,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不仅有保值功能,且项目内酒店、住宅、写字楼甚至是商铺都可整体或部分分拆出售、出租,而出售、出租后获得的资金非常可观,能大量增加公司利润,以此缓解百货盈利压力。